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父亲

(2020-04-03 11:38:32)
标签:

父亲

怀念

情感

分类: 原创

怀念父亲

       清明节快到了,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想起过世的亲人,尤其怀念我的父亲。回忆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又一次回到久远的那年那月那日。今年疫情期间,济南市禁止公墓现场祭扫活动,我理解支持政府的行为,知道这样做是为了减少人员聚集、消除疫情传播扩散风险,但是,不能去父母墓地看一看,总感觉心神不宁,于是心情也格外的沉重。由此抒发内心的感受,以寄托对父亲的哀思!

怀念父亲

父亲出生在一个大家庭,生于1930年4月11日,是家里的长子。我的爷爷是一名私塾先生,在当地有钱人家办的学校任教师,虽然爷爷学识渊博,却没有能力把自己的儿子进学堂。受家庭熏陶,父亲从小就特别爱学习,完全靠自学或者爷爷的辅导,从识字到掌握文化知识,基本上是利用晚上时间学习。由于家里人多,挣钱的人少,生活比较困难,父亲15岁就被招进卷烟厂成为学徒工,解放后被安排到政府部门,做过宣传、组织等工作,以后一直在税务部门工作,1995年在他65岁时从主要领导岗位退休。在办理退休手续时,因他解放前参加工作的档案材料不全,而不能按离休办理。父亲自1945年参加工作后,因工作需要曾经辗转多个城市,档案资料难免丢失。因为退休和离休,不仅待遇相差很大,而且也关系父亲一辈子的荣誉。在这个问题上,父亲与子女的态度截然相反,父亲的想法是听从组织部门的安排;我们的意见是从父亲参加工作的卷烟厂一步步查找资料。但是,当年的卷烟厂已不存在,解放后父亲曾在安徽省蚌埠市委组织部工作,按照程序需要父亲亲自去一趟,可是父亲却以当年的同事都调走了、不要给组织上添麻烦等理由回绝了,最后单位征得父亲的同意,还是按退休手续办理的。

父亲的一生都是自食其力,从来不依靠、也不愿意麻烦他人。父亲15岁就独自离开家乡,走南闯北,在陌生的城市打拼,好不容易做到一官半职,却在事业最红火的时候,遵从父命,调回家乡。我爷爷强调:父母在,不远行。特别是他老人家到了晚年,要求儿女必须守在身边。我能猜出父亲当年无可奈何的心情,也能想像出他在异乡吃苦受累、寂寞无助的处境。但是,父亲从来不提自己受到的苦难,更没有怨天尤人,反倒是经常给我们讲他从前经历的趣闻乐事。父亲到了晚年,我曾经与他谈论退休与离休的问题,他始终认为:无非就是退休金高低的问题,荣誉是给别人看的,自己已经很知足。

父亲非常疼爱子女,宁愿自己受累也不能委屈孩子。我的爷爷深受传统儒家伦理观念及旧思想的影响,家教相当严厉,听奶奶讲父亲年幼时,做事稍一疏忽便受到爷爷的训斥、体罚。在我的记忆里,爷爷非常严肃,不苟言笑,我虽然比较调皮,但在爷爷面前还是规规矩矩,丝毫不敢失礼。父亲身有体会,所以对自己的孩子特别疼爱,从不罚站打骂,尤其对我似乎有点纵容娇惯。父亲纵然脾气好,但对其他的子女却不过分宠爱,我生性比较叛逆,从小到大,时常顶撞父亲,与父亲发生争执,最后都是以父亲的让步而收场,这对哥哥姐姐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现在回想起来,都是自己年轻气盛、任性不懂事,明知惹父亲生气,还拒不认错。每当想到这些,就感到万分愧疚,心里隐隐作痛。父亲在单位一直口碑很好,虽然担任多年的主要领导,从来没有在儿女就业、住房等问题上以权谋私、让别人说闲话。我们兄弟姐妹都是靠自己的能力考上中专或大学,毕业时按照学校分配的工作去报到,父亲直到去世一直住在单位分配的公房里,我们称之为“老院子”。“老院子”是一排排的平房院落,有正房、配房、厨房,还有一个将近300平方米的小院,父亲不喜欢养花,在小院的中央开辟了一小块菜地,当然基本上都是母亲打理。房间里没有暖气,冬天靠蜂窝炉取暖,夏天还时常漏雨。但是,“老院子”是我温暖幸福的家,它见证了我的成长,那里有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有父母的音容笑貌,给我留下美好的回忆。

父亲的一生都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父亲爱读书,因为自己没受过正规的教育,所以对儿女的学习抓的非常紧。虽然那时钱对于我们家来说非常重要,但是父亲每周都会想办法从书店买回一些书,我记得当时比较流行看小人书,我家里就有3大纸箱子各种各样的小画书。《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国内名著以及《红与黑》、《复活》、《简·爱》、《安娜·卡列尼娜》、《牛虻》、《哈姆雷特》等世界名著,我至今仍保存着,虽然这些发黄的书有些没有封面、有些缺页少字,看起来已经很旧,但是,它是父亲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它寄托着父亲的希望,我将永远珍藏。父亲与母亲共养育了我们6个子女,母亲为了照顾家人就没再去工作,我们既要赡养爷爷奶奶还要接济外婆,一大家人的生活全靠父亲的工资,尽管生活困难,父亲也决不影响子女的学习。那些年,城市孩子高中毕业,基本上就被招进工厂。按照常理,姐姐和哥哥高中毕业后本应该参加工作,多少分担一下父亲的压力,但是父亲却支持他们考上大学。我天性贪玩,学习上不肯下苦功,高中毕业考上了一所中专师范学校,这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中专毕业就是国家干部,比招工强。但是,我不想以后从事教师工作,就放弃了上学的机会,想直接参加招工。但是,这一次父亲没有让我如愿,坚持让我复读,无奈之下,我只好再次进入学校,或许是受到上大学的同学影响,或许是看到参加工作的同学“三班倒”的辛苦,反正我是认真对待复读并且在学习上下了苦功,如父亲所愿我考取了一所本科大学。那时,全国的大学不多,高考录取率极低,1982年能考上大学本科的可以说少而又少。父亲非常高兴,特地把在北京工作的哥哥召回来,送我去外地上学。记忆中,父亲喜欢篮球,也爱看书,除此没有其它的爱好,到了周末或春节等假日,就做一件事,陪伴监督我们学习。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我特别想出门找小朋友们放鞭炮,但是一次次的溜出去,都能被父亲找回来,父亲的原则是即使在家里看小画书,也不能在大街上疯玩。所以那些书及画册不知被翻了多少遍,磨损历害,有些页面字迹模糊。当时,我的抵触情绪非常强烈,竟然希望父亲天天上班,以至于对父亲产生了怨恨情绪,时常无理取闹惹父亲生气。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是多么幼稚可笑,如果没有父亲在学习上的严格约束,自己无论如何是不能考上大学的。受家庭熏陶,我们兄妹都继承了父亲的禀性,不仅以身做责而且言传身教,对下一代的教育非常重视,所以我们家第三代都升入大学,有的进入名牌大学,在工作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也让父亲含笑九泉。

父亲的一生都是乐观积极向上,从来没有被困难压倒。那个年代,普遍工资不高,一大家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在父亲肩上,有几年父亲从亲戚朋友借钱来维持生计。但是,我感觉父亲从来都是乐呵呵的。父亲平时工作很忙,常常下班很晚,但是再晚回来,只要我们没睡,总是找一些话题与我们交流,从不把位单的事情带回家。小时候睡一觉醒来,还看到父亲正翻看我们的作业本,旁边是一摞书包。当时,父亲是单位篮球队的,经常参加机关比赛,单位配备的运动服都留给我和哥哥,有一双白色的回力球鞋和印有“税务”字样的背心一直陪伴着我完成四年大学的学业。在外求学时,我非常想家,尤其是第一年,八十年代初期,通讯技术很落后,没有电话,更没有网络,仅靠书信与家人沟通信息,父亲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给我写信,开始是每3天一封信,后来是每周一封信,一直到我大学毕业。刚入校时,我常常把自己遇到的烦脑及思乡之情向父亲倾诉,父亲的回信多是安慰劝导,以后我慢慢地溶入大学生活,常常忘记回复父亲的来信,但是,即便我不回信,父亲仍然坚持每周一封信。这些信件,我一直保留了很久,原计划留给我的女儿,可惜在一次搬家时不甚遗失了。现在,父亲居住的老房子也早已被旧城改造拆除,原地重建了一座座高楼,每次驻足那里,心里总是黯然神伤,面对一扇扇陌生的窗户,哪里是我童年生活过的家?“老院子”没了,熟悉的大街小巷也变了,家的味道也没了,再也找不回儿时的感觉。现在,父亲留给我的,只有那些旧书了,虽然摆在书橱里极不协调,爱人也曾劝我把那些书收起来,但是,我认为放在那里,让我看到父亲的影子,回忆父亲的教诲。

父亲性格坚毅,经历了数次打击,依然坚强。平时因工作太忙,与子女交流较少。我虽然年少时与父亲对着干,但内心还是非常崇拜他的,尤其是离家求学期间,父亲在我心中的高大形象逐渐清晰。从上大学开始,通过书信的形式,父子之间才有了真正的交流,多是谈学习、谈人生,大学后期我遇到喜欢的女生,在信中向父亲流露出自己的爱情观,父亲在回信中力劝我学生时代应以学习为重,恋爱是工作以后的事,我那时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当然没有听从父亲的劝诫,最终我和喜欢的女同学毕业后各奔东西。2002年7月23日,母亲经历了3年的淋巴癌痛苦治疗,最终离我们而去。母亲去世后,我们非常痛苦,却忽视了父亲的感受。那段时间,父亲好像一下苍老了许多,不愿说话,平时不太喝酒突然间酒量大增,从来不抽烟也开始抽烟了。处理完母亲的丧事,我就上班了,总觉得有哥哥姐姐的陪伴,父亲很快就能走出悲伤,大约两周后,我再回到“老院子”,让我大吃一惊,父亲面容憔悴、胡须没刮,衣服凌乱、无精打采。我没有犹豫,不顾父亲的反对,硬是把他接到我居住的房子,然后彻夜长谈,我感觉父亲与他的子女中,最能谈得来的是我,3天后,父亲仿佛酒醒了一样又重新换发了精神,以不习惯住在楼上为由,回到“老院子”去了。从那以后,我下决心要带父亲一起去旅游,但种种原因,都未能成行。以后,我每次去看父亲,感觉父亲又象原来一样有说有笑,心里也就踏实了,主要精力又放在了工作上,常常给父亲打个电话问候,回到“老院子”的次数又少了。再以后,见到父亲,感觉父亲的话也少了,一问一答,大部分时间无话可说,但每次分别,都能感觉到父亲依依不舍的眼神。考虑到父亲不会做饭,我们兄妹曾力劝父亲到各家轮流居住,或者给父亲请一位家政照顾他的生活,但都被父亲拒绝了。随后的几年,哥哥和姐姐也经常过去给父亲做饭,基本都是他自己去外面买饭。在父亲晚年时,我们请求已下岗多年的小姑夫来照顾父亲的起居,表面上父亲的生活又恢复了正常,他再也没有主动给我打电话。我总是忙于工作,而忽视了父亲。总以为父亲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老了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直到父亲去世后,我才明白:其实父亲晚年非常孤独,需要子女的陪伴,可是做儿女的又做的如何?我感到深深的愧疚,让父亲带着遗憾离去。

2010年1月21日,父亲像平时一样,出门走了一圈,回家后吃了一碗他最爱吃的羊肉水饺,坐在沙发上休息,小姑夫在橱房里洗涮,再回屋时,父亲已经与世长辞,永远离开了我们。那天我开会手机设在静音上,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已是中午12点,我发疯似的回到“老院子”,看到父亲躺在床上像平时睡着一样,面容是那么安详,怎能相信父亲真的离我而去。我当时感觉六神无主,呆呆地望着父亲,泪流满面,几次下意识地想抚摸父亲的手都被家人拉回,我与父亲近在咫尺,却阴阳永隔。父亲去世的最初几天,我悲痛的心情无法用语言表达,有一年多的时间,我无法走出失去父亲的痛苦,失眠、脱发,脾气变得暴躁。我伤心在父亲弥留之际没能守候在他的身旁;没能让他在我的怀抱中驾鹤西去,就像我来到这个世界就依偎在父母的怀抱一样;让我握着他的手送他上路。当我匆匆赶回父亲身边时,他却永远闭上了双眼。没能在父亲活着时与他告别,成了我终生的遗憾。

父亲虽然走的突然,但没有病痛,走的很安详,虽然没有留下一句遗言,子女也不在身边,没有告别,悄悄地离开,从不给人添麻烦是他的一贯作风。

本以为父亲的离去,带给我的悲伤和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漠,然而10年过去了,我对父亲的怀念却丝毫没有减轻,思念之情不仅没有淡化反而越发强烈。我没有想到年过半百的自己,仍然需要儿时形成的对父亲的心理依赖;我也没有想到当我独自翻看哪些旧书时,仿佛开启了我们父子俩在虚幻世界的对话和沟通。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一份哀思一次祭奠!父亲,您在天堂还好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