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故土和文化的深沉眷恋
(2017-11-16 13:33:17)
标签:
情感文化乡情 |
分类: 原创 |
我们几乎都有一种恋家的情节,故土难离,即使身在外还是牵挂故乡的亲人,有着对乡土文化的深刻眷念。特别是将近退休或退休以后,做梦都是童年的印记,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儿时的玩伴、小时候的趣事,那些模糊的记忆,仿佛一下子突然清晰起来,这就是对故土的眷恋,是一种对
家乡的感情和思念。
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段经历让我们终生难忘,小时候印在脑海里的家乡的一切,都已经烙在了我们的灵魂中。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个故乡的背影,或远或近,或浓或淡,不经意地,总是会牵扯出许多情怀。这份情感让我们刻骨铭心,无论你走多远,无论多少年,故乡的水,故乡的山,故乡的泥土,故乡的方言,无一不在牵扯着你的心弦。那一缕乡愁,那一抹乡情,在静下来的时候,像电影里播放的镜头,一幕幕清晰的展现在眼前,像是一个迷离的梦,亲切、熟悉、也很遥远。
尤其对于那些远离故土,身处异乡的人们来说,尽管前方的路程繁花似锦,风光明媚,但是,他们总是禁不住以同一个姿态去回望,回望那段或许青涩晦暗或许甜蜜忧伤的路程,回望那段魂牵梦萦却永远回不去的时光,那片山水,那块安宁的土地,以及那块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于是,思乡怀旧,也许是对于心灵的一种慰藉吧,即便躯壳不能再回故土,也要让灵魂以另一种方式宿归,或许这就是对国人自古以来就根深蒂固的乡土情结最好的佐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农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并在城市结婚成家,剩下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一些老房子甚至古院落长期闲置,破旧不堪,缺乏日常维护。但是近几年被城市化丢下的城郊村落,又逐渐变得珍贵起来。既有政府主导的传统村落保护,也有商人投资开发,村里通了公路,改造了街道水电,整修了破败的老房子,老巷老屋在路灯的照射下发出诱人的光芒,给人一种过去与现在的梦幻感觉,那些青砖灰瓦的老房子,让人看到童年的时光,参天的老树和环抱村庄的农田,让空气里泛着亲切和祥和,让人有种回到老家的宁静。乡村的生态价值以及几千年沉淀的优秀传统文化,自有城市无可比拟的地方,那种亲近自然、呼吸舒畅、灵肉合一、民风敦厚、相亲相敬、和谐共生的感觉,不仅让我们在乡愁中找到心灵的归宿,更让人看到当代乡村的独特价值。
如今,城市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房价的步步攀升,也诱发了我们的乡土情绪。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乡村生活。从最初的老年人养老,到现在的中年人甚至是年轻的上班族也宁愿选择离单位更远一点的郊区居住,我的同事和朋友中,一些人从济南的南部山区或租或买了农家小院,过上了归隐生活。那清新的空气,雨后泥土的清香,耳边知了的嘶嘶声,还有那汪汪的犬叫声,夏日晚上的蛐蛐声,一切大自然的音乐声都是那样的环绕立体,在空中回荡,那就是我们心中的乡音。
六七十年代,虽然物质生活比较简朴,但是我们依然渴望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生活的清苦,并没有让精神世界单调、荒芜,反而让我们心里充满了明媚、灿烂的阳光,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我们熟悉那赋予我们生命的故土,它记载着我们童年的点点滴滴。虽然岁月磨砺了曾经的锋芒,经年的风雨又增添了几份沧桑。但是念旧,却与日俱增,将记忆润色,去追思一段童真里单纯的守望,怀念一程刻骨铭心的美丽情殇。无论你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心灵深处依然是对故土深深地眷恋和向往!
故土的味道,是一坛陈年老酒,醇厚、绵长,远去的笛声里,丝丝念念,都是对乡情无边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