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限塑令”
(2017-08-09 10:14:22)
标签:
环保健康塑料袋 |
分类: 原创 |
近期,济南市拆临拆违(临时建筑、无房产证门头房、违章建筑)工作进展迅速,短短的几周时间,市内所有的农贸市场都取消了,严禁小商小贩街头摆摊,市民购买蔬菜水果只能去附近的超市。通过治理,街道宽畅,路面整洁,通行方便,重要的是农贸市场没有了,最大限度降低了塑料袋的用量。塑料袋因为使用方便、结实耐用、造价低廉成为了现今人们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用品之一,在农贸市场、路边摊,人们购物习惯接受免费的塑料袋,用完后随着垃圾扔掉了,况且这些塑料袋,多是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大部分塑料袋均由黑作坊生产,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也不卫生,对于这一点人们早已熟知。
塑料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在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袋,特别是超薄塑料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经限制塑料袋的生产、销售、使用。为了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在2008年就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袋的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九年过去了,“限塑令”效果如何?如今,塑料袋依然没有离开我们的生活,仍然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最常用的物品。在菜市场里,每个摊位都免费提供大小不等、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在小吃摊上,小贩把塑料袋套在碗里,直接倒入豆浆或稀饭,顾客吃完后,小贩就随手将袋子扔掉,换上新袋子给下一位使用;外卖市场中,店家将食品用塑料袋或塑料餐盒盛放,外边再套一层塑料袋方便手提;快递市场过度包装,胶带、塑料袋大量使用;私人超市、小商店为吸引顾客大都免费提供塑料袋;大型超市里,塑料袋变成了一种商品,虽然价格不高,但是使用量大,购物袋俨然成了超市谋利的一种手段。小小塑料袋似乎不起眼,的确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细菌降解,由于使用数量巨大,在自然条件下不易降解,越积越多,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9年过去了,由于塑料袋是一种与民众关系密切的日常用品,“限塑令”整体上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首先,在“限塑令”刚出台的时候,人们还是比较自觉,购物用布袋或菜篮子代替塑料袋,然而这种现象并没有持续很久,原因就是不方便。布袋和菜篮子体积大,携带不方便,还容易脏,需要清洗,塑料袋就免掉了所有的麻烦。其次,塑料袋价格低、随手可取,人们已经适应了塑料袋的使用,习惯成自然。再者,无纺布等材质的环保袋不仅价格高而且不美观,受成本的影响,难免就会多使用塑料袋。最后,国家虽然出台了限塑令,但对塑料袋使用的监管还十分宽松,想当初,超市、菜市场几乎天天有人检查政策的执行效果,商家自然不敢乱来。但塑料袋的生产企业众多,销售渠道和使用场所更是五花八门。随着时间推移,监管部门鞭长莫及,惩罚力度越来越小,检查次数越来越少,最终默许了商家对塑料袋的肆意使用。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天对塑料袋的使用量高达30亿个,全年使用塑料袋重量在680万吨,每年消耗的包装袋价值高达50亿元人民币,其中以塑料购物袋为主。而生产1吨塑料,需消耗3吨石油。塑料袋废弃后,如果焚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如果掩埋地下,大约200年才能腐烂,会对土壤的酸碱度产生不良影响。有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装得到回收,而最终被有效回收的只有10%。很多超薄塑料袋既没有质量安全标识,也没有可降解标识,若被随意丢弃或不经处理进行填埋,可能200年也无法降解,长期残留在土壤中,会对土质和水体造成极大危害。
往昔那些布袋子、菜篮子,实际并没过时,依然能用并且好用,只是大家的观念被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裹挟着向前冲,认为限塑“很麻烦”、“没必要”。然而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虽然塑料袋舒适便利,但是滥用塑料袋则危害我们生存的家园,与其等到不得不付出惨重代价,不如现在就脚踏实地出硬招,减用、限用或禁用塑料袋。
要彻底禁止使用塑料袋,必须从生产源头进行封堵。既然“限塑令”当初由政府推行,就不能完全依靠商家自觉来实现。环保、质监、工商等部门必须在塑料袋生产的审批、监控、执法环节中出狠招、抓落实,不让违规产品流入市场。应从源头上控制塑料袋的生产,生产的少了,用的也就必然减少。
塑料袋早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弃之不用”并不容易。“限塑令”的本意不是添麻烦,而是可持续。我们都知道,塑料袋有很多坏处,为了碧水蓝天、为了空气清新、为了自己身体健康,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少用或不用塑料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