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断消失的古村落

(2016-11-30 16:24:46)
标签:

文化

情感

杂谈

历史

分类: 文化传承

如今,很多人在“五一”、“十一”长假,或者周末外出旅游,不是去那些著名的风景名胜,而是喜欢去那些偏远的传统村落。今年国庆节,我和朋友一起去了济南长清县孝里镇的方峪村,这是北方地区最典型的山村古落,全村90%的村民都姓方,其始祖是明代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村南的水井旁有一乾隆年间所立石碑,记载着水井的来历。村中的主要建筑是明清期间建成,有近两百座石头房。由于石头很坚固,因此古村的格局和建筑保存极好。村里街巷也全部由石头铺成,历经岁月,反射着悠悠光泽。这里的老屋幽静自然,老碾、粮仓和石屋相得益彰。除了宽敞的大道,还有些仅容一人通过的小巷。整个古村坐落在山峪里,就一个出口,有较强的防御功能。这是一个原汁原味的古朴村落,质朴无华,多姿多彩的古院落、石寨、老井,但是一直不被人们熟知。因此,基本保持着原有风貌,还没有被外来的所谓新事物、新思维侵入。在这里,古老的建筑、善良的村民、宁静的环境,不仅能让人寻找一些曾经的淳朴记忆,而且还能寻找一些已经失去但又深深埋在心底的时光。

我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农耕文化,众多形态各异、风情各具、年代久远的传统村落遍布大江南北。通过一个个小小的村落,中华民族培育了家园文化,构建形成社会伦理与道德体系,并代代传承,久远悠长。从根本上说,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正因为有了传统村落,才留住你我心中的美丽乡愁。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传统村落消失现象日益加剧。据新闻报道,近年来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地颇具历史、民族、地域和建筑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正以“3天1个”的速度在快速消亡。

我们大都喜欢去古村落,是因为在今天的环境中,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遥远的记忆,在历史与当下的时空里,体会其中深层的内涵和意味。传统村落大都有成百上千年历史,留存到今天非常不容易,每个村落的建筑布局、生态依存、文化肌理等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特色。

一方面,传统村落越来越受喜欢,更多的城里人走进古村;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进入城市。这正是“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来”农民向往城市的繁华,城里人渴望田园生活的宁静。乡村那些老街、老巷、老建筑因无人居住、缺少资金维护,或者过度开发,正逐渐消失。

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那些老屋、老街、老巷是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也是再现传统文化的博物馆。正因为这些历经沧桑的古村,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然而,伴随着“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城乡统筹发展”的多重挑战和冲击,传统村落不断遭受建设性、开发性、旅游性破坏。

一是传统村落大多年代久远,散落在相对偏僻、贫困落后的地区,破败严重。有的地方对传统村落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认识不足,许多传统村落的格局风貌、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有些古建筑的土木结构,抗风雨侵蚀及灾害能力差;有些古村受到风雨侵蚀和洪水、泥石流、地震、台风等自然力的破坏;众多已无人居住的民宅、祠堂面临着倒塌的威胁;等等。长期以来,对传统村落重视不足、保护乏力,造成了乡土建筑自然性损毁。

二是古村荒无人烟,被遗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常住人口逐渐减少,很多村庄出现了“人走房空”的现象,并由人口空心化逐渐演化为人口、土地、产业和基础设施整体空心化。对于城里人来说,记载千年历史文化的传统村落充满故事和神秘感,令人向往,但对居住在古村中的百姓来说,采光、通风、排污、修缮等存在缺陷的建筑让他们很想“逃离”。传统村落的老龄化、空巢化,由于缺乏维持自身发展的动力,难以为继。很多村落交通闭塞,许多田地长满了杂草,村里只有几栋被遗弃多年的古旧农舍,残垣断壁横亘在高高低低的草丛里,很多居民已经人去屋空,村里偶尔可看到一两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年轻人大都搬到附近的镇上去住。许多古村,由于无人居住面临着消失的困境。

三是个别地方城镇化扩张发展使许多村落被迁移消失或者被圈进城中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无序,不少传统村落遭到扩张性破坏,并逐渐衰败和消失。

四是过度商业化,正在逐渐侵蚀传统村落。一些开发商把古村落当景点,把遗产当卖点,随心所欲地增加景点,然后将古村圈起来收取门票。朱家峪位于济南市章丘境内,是电视剧《闯关东》的外景拍摄地。1371年明洪武年间,朱氏进村,因系国姓,故名朱家峪。六百余年来这里保存有大量自然、人文景观,被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也是山东省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但是,火起来的朱家峪村却因企业投资搞旅游、村民被集体迁出而遭到专家的批评。近年来,民宿很火,在南方民宿不仅复活了传统村落天人合一的整体风貌和形态,展现了传统民居的生命力,而且它能最大程度地利用乡村环境,顺应城里人追求乡村生活的意境。与乡村旅游、生态观光农业相结合,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过度的旅游开发、滥用传统资源对传统村落伤害最大,一些古镇、古村被开发得商业气息过于浓厚,有些甚至盖住了文化的本体,完全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总之,传统村落的衰败现状令人担忧。既有任凭风吹雨打日渐没落的古村,也有香格里拉古城、贵州报京侗寨、贵州久吉苗寨等一场场大火带来的“天灾人祸”,还有许多因建设性破坏带来的不可挽回的损失。未来,如果所有的传统村落连同那些承载着大量文化信息的古老遗物,都消失殆尽,那么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步步逼进下,将呈现日趋渐微的态势,我们引以为豪的文明古国的文化优越性还能在哪里得以体现?当所有的洋建筑都在华夏大地彼此无序模仿时,我们昔日光辉灿烂、璀璨夺目的传统村落文化还能以什么样的形式和内涵得以呈现?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除了高楼大厦、钢筋水泥,以及便捷的物质享受之外,难道不需要健康强壮、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

“保卫乡村,留住乡愁”,传统村落的保护,需要政府、村民以及社会各方的努力,只有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我们的传统村落才能生生不息,世代传承。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能轻松觅到心中的“故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