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娱乐至死
(2015-10-28 14:30:34)
标签:
杂谈文化 |
分类: 谈天论地 |
10月27日,歌手于文华发布微博称著名词曲家阎肃去世,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多家网站和知名媒体也仓促发布和推送了相关新闻。而当众多网友还沉浸在悲痛中的时候,辟谣的消息又传来,阎家人很快证实,这又是一则名人“被去世”的乌龙新闻。虽然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但得知“去世”消息是假,倒也甘愿。虽然这起风波已经过去,但是值得大家深思。
名人去世的乌龙消息,每年都会有,真的假的张口就来,反正没人追究,还能刷个曝光度。今年三月,83版《西游记》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被曝“去世”了。由于六小龄童很久没有出现在观众面前,所以这条消息一传开,很多人都信以为真,或转发、或哀悼。不过很快六小龄童本人就对此进行了澄清。今年最典型的,莫过于3月新加坡李光耀去世的消息的误报。当时,国内媒体虽然道了歉,但将责任推给首发消息的外媒,导致很多人的不满。这次,无论是于文华还是涉事媒体,多有致歉,且阎肃的儿子也明确表态不怪于文华,但是我觉得不可理解,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在半小时内完成了谣言传播又到辟谣,难道信源谎诈是媒体网络的天然缺陷吗?
于文华作为业界同行,阎肃老先生又是举足轻重的前辈,得知消息应该通过必要渠道认真核实一下。但她没有,而是迅速动了动手指,草率地发布阎老去世的消息,她没有想到名人的公众效应,阎老的影响力足以让这条消息迅速传播,可想而知,阎老家人接到来自各方的悼念、慰问,该是多么尴尬、吃惊和气愤。
信息时代,人们对新闻时效的需求客观存在,媒体应该遵循职业道德,对每条新闻的真实多方核对,转发者同样去多方核实消息的来源。每次有媒体发布乌龙新闻之后,都有人呼吁要加强对相关责任人的惩罚。这种惩罚当然很有必要,但加强自律更为关键。毕竟,只有从内心深处守住真实的底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担当,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操守,才能从源头上当好网络空间里的“把关者”。
当然,出现阎肃“被去世”的乌龙新闻,该反思的并非只有网络媒体,大家都要引以为戒。在众声喧哗的网络时代,信息纷乱复杂,稍有不慎就会落入虚假信息的陷阱。尤其是新闻媒体,无论身处传播的哪个环节,都要时刻拿职业规范来要求自己。
的确,没有人希望自己看到的消息虚假,我们没有办法完全避免虚假消息的出现和传播,但可以以辟谣的形式澄清事实,减少虚假新闻的社会影响。
阎肃是一位快乐的老人,为大家带来许多优秀的作品,写出《敢问路在何方》的阎老爷子,狠狠地被娱乐至死,如果他气势犹存,一定会“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