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远亲不如近邻

(2015-05-21 14:27:41)
标签:

情感

杂谈

生活

分类: 家国情怀

老辈儿人都讲,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不管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质朴的乡村,邻居都是离我们最近的人。无论是上班工作,还是居家过日子,有一个好邻居非常重要。

我家对门的老李,就是一个好邻居。老李是一位退休干部,一向勤快。我们居住的宿舍是单位早期自建的老房子,只有传达守门,没有物业管理。于是,老李几乎包揽了整个楼道和楼下的路面卫生,将楼梯扶手和台阶打扫的清爽干净,无论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天从不间断。冬天下雪,第一个下楼清除道路积雪的,多半是老李,过年放鞭炮,次日第一个打扫鞭炮碎屑的,也多半是老李。

老李特别热心,他的储藏室里有个“万宝囊”工具箱,隔三差五,就会看到老李为别人修理自行车、防盗门什么的。老李从不对别人家的事儿评头论足,更不会参与东家长西家短地嚼舌头。唯一的爱好,是好玩好动,一早一晚去我们附近的英雄山晨炼,闲时与院里的几个老伙计打扑克牌、下象棋。在老李的感染下,我们院里人都彼此关心,互帮互助,邻里情让院里的人有家的归属感,

相信不少人心中都珍藏着一份邻居带给自己的温暖与感动。那危急时刻的援手,那多年如一日的关照,甚至那不期而至的家常美味,虽然细小,虽然平凡,却足以触碰我们心灵中那柔软的部分,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

记忆中,邻居曾是一个让人倍感温暖的词汇。那逝去的筒子楼、四和院,虽然居住条件简陋,但是邻里之间温馨、融洽,充满了难忘的情感。那时,院里的小孩多在附近的同一个学校上学,因此一到放学的时候就会凑在一起跳橡皮筋、踢毽子、弹玻璃珠、捉迷藏。大人上班外出,孩子和家门钥匙一并交给隔壁的老人照看。而谁家饺子出锅传出的香味,定会引来院里玩耍的孩子解馋。那时候厨房排烟设备比较简单,只要一家做饭,大家都能闻到味,但没有谁会说“你家油烟呛着我了”,而且谁家做什么好吃的,还会送给邻居尝尝鲜。儿时的玩伴、隔壁家和蔼可亲的叔叔阿姨、大院里慈详的爷爷奶奶时常在梦中重现,每当想起这些,心里总是暖洋洋的。

近年来,邻里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现在人们大都住进了楼房,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居住方式的变迁,邻里之间的感情一下子少了很多。一关门,连句话都不说,即使住上好几年的邻居,也如同陌生人一样冷淡,一墙之隔不往来,擦肩而过不理睬。难怪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相隔两地,而是住在对门却互不认识。每次相遇都要面面相觑,邻居成为眼熟的陌生人,毗邻而居的欢乐正被日益高耸的大楼所隔断,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因缺乏必要的交流而渐成一个时代的特殊记忆。

诚然,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和网络交流方式的多元化,人们在遇到困难后,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向邻里求助,而是选择更加快捷、更加有效的现代化方式,这在客观上也就减少了邻里间交往的可能。另外,个人隐私观念的加强以及相互间的不信任,更是加剧了这种交往的断流,使得“近邻”不再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支持源。国家的发展与进步,绝不是以牺牲旧有的人际温情为代价的。我们在享受城市化带来方便的同时,仍需要留住那些温情的记忆,而不是让“远亲不如近邻”演变成“老死不相往来”。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镇居住人群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同一小区购房的人可能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不论你来自哪里,要做好邻居,其实不难。在日常的生活中,彼此见面,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简单的点头微笑,最朴素的语言却能表达一份真诚,使邻里之间更具亲切感,最简单的动作可以打开彼此的那扇隔阂之门,拉近彼此的距离,能使彼此之间的陌生变得熟悉,使彼此之间的冷漠变成热情。相互帮助彼此献爱心,不仅能消除邻里之间的隔膜,还能增进邻里之间的了解、沟通和互助,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和谐。每个人从日常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关心帮助你的左邻右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让我们在快节奏繁忙的工作之余,享受那轻松温暖的邻里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