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住城市文化--怀念济南的老火车站

(2015-04-29 15:07:50)
标签:

文化

城市

情感

分类: 乡音乡情

 留住城市文化--怀念济南的老火车站

 济南老火车站(现为济南站)是德国著名建筑师设计的一座典型的德式车站建筑,1911年建成,可与当时欧洲火车站媲美。它曾经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世界上唯一的哥特式建筑群落。具有浓郁的德国风格:钟楼立面的螺旋长窗、售票厅门楣上方的拱形大窗、屋顶瓦面下檐开出的三角形和半圆形上下交错的小天窗等等,既为建筑物增添了曲线美,又增加了室内的光亮度。墙角参差的方形花岗岩石块、门外高高的基座台阶、窗前种植的墨绿松柏、棕褐围栏都使这座的洋式老车站既有玲珑剔透感,又有厚重坚实的恒久性。整座建筑错落有致、多姿多彩,既体现了自然和谐的中外文化交融之精髓,又彰显了济南这座城市庄重大方的形象特征,成为昔日济南的地标象征,它见证了济南在中国近代史中的沧桑岁月。

这座造型别致的济南老火车站,却在1992年被拆除,虽然遭到市民和学者的强烈反对,但是那个时代,领导的逻辑也很简单,就是觉得这是个列强侵华的象征,看着不好,也意识不到历史啊文化啊这些东西。同年71日上午85分,老站钟楼上精准的机械钟永远停止了转动,伴随着济南人走过80个春秋的老车站也就此作古。由于建筑坚固,原计划一月拆完的火车站竟拆了半年,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终于使曾阅尽济南百年开埠历史的济南老火车站消失在尘埃之中。同时遭拆除的包括一直被视为“殖民符号”的日本宪兵本部大楼、德国电报大楼,乃至和殖民主义八竿子打不着的瑞蚨祥老店、万竹园前园等。作为一个中国近代里程碑式建筑的济南老火车站永远消失了,如今已被一座毫无特色的现代建筑取代。

这些年,一些城市在旧城改造和危旧房改造中大拆大建,致使一片片历史街区被夷为平地、一座座传统民居被无情摧毁。由于忽视了文化遗产保护,造成了这些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最终导致城市记忆消失。到外地出差,不论身在何处,推开窗子一望,清一色的高楼大厦,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

我国一位建筑家曾感慨,在欧洲很多城市,还能找到15世纪的建筑,甚至一整条街。而在我们这里,明代的房屋都已经很稀有了。毁弃旧城是城市建设中最大的败笔,在许多大城市,旧城区一般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多位于房地产商高价争夺的黄金地段,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旧城改造变成了大拆大建。再者,某些领导热衷政绩工程,而将文化遗产视为城市规划的包袱和障碍。整个社会的心理是求新求变,追求的是“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 。在补偿费和建筑成本高昂的旧城改造中,地方政府为实现平衡,往往只能引入商业开发,而商业模式的目的是利益最大化,不会精细保护文化遗存,结果造成大拆大建。

城市现代化建设是建立在城市历史发展基础之上的,不仅意味着建设高楼大厦、高速公路、大立交等现代化设施,更需要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城市文化,不是一个大而空的概念,而是切切实实积淀在见证和记录城市历史的古建民居里,千家万户所居住的乡土建筑,其实更能够体现文化多样性,是它们构成了一个城市特有的文脉与肌理。

一个城市的文化发育越成熟,历史积淀越深厚,城市的个性就越强。世界上很多拥有文化底蕴的大城市,比如巴黎、罗马、开罗、马德里,大都是新旧并存。说到埃菲尔铁塔,很容易让人想到法国巴黎,提到澳大利亚,大家也容易想到悉尼歌剧院,因为它们成为了这些城市的标志。

一座新城,无论其外观多么华丽,人造的环境多么好,但是缺少了岁月的加冕和人文的浇灌,无法形成自己的城市精神。老城市因为岁月沉淀的历史韵味,蕴含了城市精神财富的宝贵空间。说到西安,很容易想到沉淀着古老文明和丰厚人文底蕴的古城,提到宽窄巷子,人们会想到成都,所谓“宽窄巷子最成都”。有了名街老巷,城市才有味道,它们是城市的文化景观和历史记忆,是城市最为亮丽的名片。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精神面貌的象征,是一个城市独有的特点。历史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命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