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童趣

标签:
童年怀旧情感 |
分类: 回首往事 |
“小呀嘛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看着现在的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在家长的簇拥下匆忙的赶路,三十年前儿时的歌遥又回响在耳边。
从前,上学或放学路上的孩子,就是一群吵吵闹闹的麻雀。无人护驾,无人押送,叽叽喳喳,兴高采烈,玩累了、玩饿了再回家。
反观现在,一到下午4点多,方才还空荡荡的小街,像迅速膨胀的救生圈,被私家车和眼巴巴等候的家长塞满了。开闸了,小人儿鱼贯而出,大人们蜂拥而上。
回想那个年代,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在路上,尤其是放学路上。那是三教九流、七行八作、千奇百怪的大戏台,那是面孔、语言、腔调、扮相、故事的孵化器,那是一个孩子独闯世界的第一步,是其精神发育的露天课堂、人生历练的风雨操场......我孩提时代所有的趣人、趣事、趣闻,都是在放学路上邂逅的。那是个最值得想象和期待的空间,每天充满新奇与陌生,充满未知的可能性。我作文里那真实或瞎编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皆取自其中。放学路上的每一个巷子和每一个拐角,每一只流浪狗和墙头猫,那烧饼铺、裁缝店、小磨坊,那卖糖葫芦的吆喝声、爆米花的香味、弹棉弓的响声,还有谁家出墙的杏子、谁家树上新筑的鸟窝......都会在某一时刻与我发生联系.
如今,城市膨胀让路程变得遥远、孩子的小脚走不了多么长的距离,重要的是“路途”变了,此路已非彼路。具体的说,那温暖有趣的沿途,那细节丰富、滋养脚步的空间,那充满爱心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消逝了。
穿越繁华的都市和车水马龙的街道,面对人情的冷漠,父母不再敢把孩子轻易交出去了,独生子女更受重视,父母不允许孩子的童年有任何闪失。就像把风筝从天空撤下,把绳剪掉,挂在墙上。再不用担心被风吹跑,被树缠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