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作文何必视网络语言为 “眼中钉”!

(2011-06-06 09:26:20)
标签:

热议

高考作文

禁用

网络语言

校园

高考作文何必视网络语言为 “眼中钉”!

     高考在即,考生在作文中是否可以使用网络语言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

     先是有媒体报道称,“2010年上海语文高考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周宏向今年高考的考生发出提醒:网络词汇可以出现在生活中,但不允许出现在高考作文卷上,即使是‘给力’、‘神马’、‘伤不起’、‘有木有’等‘耳熟能详’的网络热词都会被当作错别字扣分,笑脸、哭脸等网络符号在阅卷老师手下也将“一视同仁”……(6月3日《东方早报》)

     没过几天,又有相关专家出来辟谣,说“‘禁用网语’的新闻报道存在媒体误解的成分”。(6月5日  新浪网)

高考是否应该对网言网语说“不”这个话题,已受到广泛关注。语言文字专家认为,高考答题时,对网络词汇的使用,应有所选择,区别对待。

     这边厢还没闹消停,那边厢四川也来凑热闹——《华西都市报》报道,今年,四川高考阅卷将首次采用网上阅卷形式,为保证公平性、控制评分误差,考生使用“给力”、“神马”、“有木有”等网络语言将有可能纳入错别字范畴扣分。

     于是乎,高考是否应该对网言网语说“不”这个话题,在华夏大地掀起一股轩然大波……

 

     笔者以为,高考作文,不必视网络语言为 “眼中钉”!

     收索百度百科,它是这样定义网络语言的: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解读这条定义,我们不难看出,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既然是约定俗成的为何还会被视为错别字?

     众所周知,高考作文占了分数的很大一部分,每年都是高考的热点之一。不论是满分作文、零分作文,还是甲骨文、文言文,每年都会出现形式各异的文章,同时也会出现好多才华横溢的学子抑或几个天才、怪才,他们以独特的方式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中规中矩却文采斐然,能够吸引阅卷人的眼球。这也算是为博得高分另辟的蹊径吧。

 

     今年高考作文的一大热点无疑是网络语言。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中生,大多都是90后、甚至94、95后,喜欢张扬个性的他们正是网络使用主力军,而“给力”“浮云”等网络词汇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用他们最熟悉、最通俗的语言写作有何不可?写作文,不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吗,当然是平时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遍大家都能理解的表达方式才最能打动人了。这样的网络语言为什么反要被视为“眼中钉”而禁止使用呢? (事实上,如果在高考作文中适当使用网络语言,不仅能丰富作文的语言运用,还能体现高考作文的时代特征。)

 

     时代是在发展中前进的,高考作文是时代特征的一个缩影,在网络已异常发达的今天,鼓励考生在作文中适当运用网络语言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与时俱进的表现,如果一味禁止,不仅不能让学生跟不上时代潮流,而且还会对丰富语文教学留下遗憾。况且,提倡素质教育很多年了,各学校普及电脑教学也已很多年了,素质教育和普及电脑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学到了电脑知识和网络语言,如果不把所学的运用到考场上,这样的教学也就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了。

 

     报道中称,不是所有的阅卷老师都知道这些网络词汇,所以不给使用。伏尔泰有句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对比起来,以上述理由禁止使用网络语言就好像是高考的主考官在教训那些莘莘学子:我不喜欢你们的说话方式,所以你们不能说话。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况且,很多网络词汇,已经在生活中广泛使用了,比如“给力”,都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了,这样的词如果用在作文中,怎么能算做错别字呢?我认为,只要不是生造词,读来让人云里雾里的词语,而是来源于生活的词语,就可以用在高考作文中。

 

     高考已经够紧张了,不要再给学子们增加压力了,不要让网络语言这道屏障成为压倒“骆驼”的稻草之一。网络语言,不应被高考作文视为 “眼中钉”!

 

 

高考作文何必视网络语言为 <wbr>“眼中钉”!
2011、06、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