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善良、正直、运动是我家的家风”

(2024-12-21 23:37:28)
标签:

南粤好家风

钟南山之子钟惟德谈家风:

善良、正直、运动是我家的家风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黎秋玲、刘佳琪

 


  祖父、父亲均在医疗界有响当当的名声;母亲、妹妹在体育界有着光辉的成绩。医三代钟惟德的家庭不仅是医学院士之家,更是体育冠军之家。

  谈及家风,钟惟德表示,家庭成员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传承,以及善良、正直、运动是他家的家风。

  

心存善念,日常注重德行

  

  《格言联璧》中有言: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钟惟德非常认同:最好的家风,就是内心的善良。而钟家历来是一个注重德行的家庭,长辈们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引导孩子们养成善良的天性。

  爷爷钟世藩去世时,我17岁半,正备战高考,他最重要的临终遗言,就是要我们好好照顾跟随我们二十多年的老保姆旺姐。钟惟德回忆说,父亲、姑姑以及他们的后辈,都遵从爷爷的遗言,妥善照顾旺姐直至终老。

  父亲钟南山也一直身体力行,从小在钟惟德心中种下善良的种子。

  小时候我比较调皮,总爱将爷爷做实验的小白鼠抓出来玩,还经常追打家里的猫、狗。钟惟德回忆说,父亲见状总是会非常严厉地告诫他:要爱护小动物,它们没有反抗能力,不要弄疼它们。钟惟德说,如果自己有过分行为,还会挨父亲揍。

  他还记得小时候父亲钟南山工作很忙,工资不高,但经常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6岁那年,有一次跟父亲一起从医院回家,走到路口,他叫我先走几步,我好奇地回头看,只见他拿出一张5元纸币,悄悄递给路边露宿的老婆婆

  父亲总告诉钟惟德说:帮助有需要的人,也是我们的责任。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钟惟德在生活中、工作中,常怀慈爱之心,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

  

心系国民,做好医者本分

  

  日常扶弱积小善,为国为民爱无疆。钟惟德的祖父、父亲以仁爱正直之心彰显出的爱国情怀,更是深深影响着他。

  在他印象里,祖父钟世藩是一位治学严谨、医术高超的专家学者,更是一位深明大义、心怀家国的爱国知识分子。

  1946年,钟世藩被任命为广州中央医院院长(现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前身)。解放前夕,国民党希望钟世藩能够前往台湾,他们看上的不仅仅是钟世藩的医学专长、成就,也看上了他手上13万美元的中央医院资金。但钟世藩冒着生命危险,一身正气毅然拒绝。

  广州解放后,爷爷将这笔钱全部上交给新政府。那个年代,这是一笔巨款,能买几个农场,实现不错的生活。但他心系国、民,作了无愧于心的正确选择。钟惟德认为,从此事可看出爷爷正直的品性。

  我们也继承了他这种正直的品性,在治病救人时,遵守行风行规,没有不正之风。钟惟德说。

  钟世藩晚年时,眼疾严重,但这位心系我国儿科建设的老人家,坚持用一只手捂着一只眼睛,另一只手查阅大量国内外儿科资料,并结合自己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历时四年写出了《儿科疾病鉴别诊断》一书。钟南山见了非常心疼,劝父亲别写了,但钟世藩常回答他说:一个人能够在这世界上留下点东西,他就不算白活。

  钟南山深深感动于父亲的敬业与真诚,并将父亲这句话当作人生箴言,一生以敢医敢言作为座右铭,为真理、为客观、为国家、为人民、为病人服务。他从未辜负人们的信赖,从SARS到新冠病毒阻击战,他的名字,就是稳定人心的高山。但面对荣誉,钟南山常谦虚地称:我就是普通的医生,所做无非是医者本分。

  站在家里两代名医的肩膀上读书、行医、看世界,钟惟德受益颇深。他从最初喜爱的文科改读理科,考入中山医科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出国进修学习……博大精深的医学知识,吸引着他积极探索,也让他越发清晰自己的人生定位:临床、科研两手抓,全身心地勇攀医学高峰。

  从医30多年,钟惟德切身体验到了爷爷、父亲从医的忙和累,也传承着他们的仁心仁术。目前已是知名泌尿科专家的他,求诊者甚众,他时刻牢记并践行父亲的要求:一切以病人的需要为准则,用最合理的、最有性价比的方式为患者进行治疗……”

  一门三代是名医,三代不变的是对患者的善良仁爱和责任,以及对医学研究孜孜不倦的追求。

  

坚持锻炼,提高生活质量

 

  每个家庭都有纽带和润滑剂,在钟惟德看来,在他的家庭里充当这个角色的是体育运动。

  钟惟德的母亲李少芬,是中国女篮前队员,曾任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篮球协会副主席。妹妹钟惟月是游泳运动员,曾打破短池蝶泳世界纪录,获得过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100米蝶泳冠军。

  运动是钟家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父亲非常重视身体运动,今年89岁(虚岁)了,还在跑步机上跑步,并坚持游泳,每周运动2-3次。钟惟德告诉记者,钟南山在家中专门腾出一个房间作为健身房,里面有划船机、跑步机、双杠等健身器材。

  他感慨说,正是长期规律的运动,让父亲如年轻人一般,身体硬朗,充满活力,目前仍能坚持每天10多个小时的工作,非常不简单。

  受父母影响,钟惟德也同样热爱运动,每天5点钟起床锻炼身体,每周坚持打2次篮球,游泳2次,健身2次。

  钟南山常说: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并长期坚持下去,对个人一生、对家庭都尤为重要。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生活质量。人一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着。钟惟德总结称,运动也是钟家一个良好的家风。

  

对话

  

  “89岁的钟院士会做PPT,手机也用得很溜

  

  羊城晚报:生活中,钟南山是一位什么样的父亲?

  钟惟德:印象里爷爷总是很忙,在家时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工作。父亲也一样,他工作的工人医院(广医一院前身)就在家附近。当时没有电话,时不时护士就在楼下喊钟医生,有急诊!常常饭吃到一半,或是深更半夜,听到喊声的他就赶紧往医院跑。

  羊城晚报:父亲对您最大的影响在哪方面?

  钟惟德:他跟所有其他父亲一样,教子严格。他总对我说:我感觉当医生挺受人尊重,真的能帮人解决问题,很开心。在他引导之下,我慢慢将医学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

  学医是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付出比其他学科要多得多,而且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融合各学科的知识,学无止境。父亲很好学,89岁的老人,会做PPT,手机也用得很溜,他一直坚持学习、运动,是我敬佩和学习的地方。

  另外,父亲对病人一视同仁,都非常热情、周到。我一直在学习、实践他这一点。

  羊城晚报:您与父母相处的方式是怎样的?是否影响到你对下一代的教育?

  钟惟德:父母跟子女的相处方式是与时俱进的。我们小时候,父母忙,经济也拮据,讲一句不听,讲第二句、第三句时巴掌就打过来了。这样的磨炼,使我们面对困难,有承受和应变能力。现在的小孩可能受不了这样的委屈。当下,对下一代的教育是创新挑战,父母更多是讲道理、多引导。

  父母年事已高,但行动能力仍非常好。每周我们都会带上子女上门看望他们。时下,我们家虽没有什么经济压力,但简单生活是他们的传统,父母目前仍住在单位宿舍,不追求华屋、享受。院士家也很普通,家门口的报箱,还是母亲用废纸箱制作的。我们年轻一代的消费还是会比他们高一些,这一点要继续向他们学习。

[转载]“善良、正直、运动是我家的家风”
钟南山之子钟惟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培训机构违约
后一篇:心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