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课间“厕所社交”当休矣请把欢声笑语还给孩子们

(2024-03-07 18:16:08)
标签:

两会快评

课间厕所社交当休矣 请把欢声笑语还给孩子们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孙唯

  

  铃声响起,两个人默契地对过眼神,在无声的交流中——双双钻进厕所。这不是谍战剧的拍摄现场,而是真实的中小学课间。在这仅有的几分钟休息时间中,他们在厕所交谈,甚至分享零食。仿佛在这个小小的,甚至还有一些丰富味道的场所,才是他们获得身心自由的空间——因为这里没有约束,这里是真正的童年。

  孩子们走不进操场,不能在走道里停留,甚至在教室里也只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被逼无奈之下,只能躲进厕所里社交,即所谓的厕所社交”——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中华职教社副主任李国华,近年来在工作和生活中,观察到的奇特现象。他呼吁:不能让这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就此停留在厕所里。

  近年来,由于担心发生校园安全事故,一些中小学校对学生的课间活动作出了限制。当然,也事出有因,因为一旦发生校园安全事故,对于学校的追责、赔偿要求等便纷至沓来,这使得学校变得越来越胆小。另一方面,个别家长非常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一旦孩子发生磕碰受伤,便会追究责任;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与其课间疯玩,影响下一节课,还不如在教室待着学习。这都在一定程度影响着课间管理制度的制定。

  在上述环节中,学校和家长的担心和想法都述及了,却唯独没有顾及真正的主角——学生的感受。现在的某些中小学,似乎家长的需求变成了学校的首要关注。学习是第一要务,这不假。但学生也是人,尤其是小孩子,有好奇和好动的天性。课间是舒缓上课压力,让大脑休息的重要环节,机器不停地运转都会坏,更何况是孩子。在明面上,课间不能玩闹,那便只能选择去一个规则看不到的地方,厕所社交实是无奈之举。

  当然,我们在呼吁给孩子们真正课间的时候,也需要看到矛盾根源所在:学校怕担责,家长怕孩子受伤。如何破解,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首先应当厘清学校的职责,让学校承担有限责任而不是无限责任。小孩子好动,课间打打闹闹,爬高蹿低是很正常的,那么受伤在所难免。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相关规则,对学生在学校受伤时,该如何分级划分责任作出明确规定,让学校承担有限的责任。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对学生的玩闹行为作出约束,对学生的社交进行引导,避免小矛盾升级为校园霸凌。

  有关部门还需要结合社会力量,进一步完善校园保险的内容和覆盖范围。目前,在校园意外伤害保险方面,还没有相对明确的规定。由于中小学校园学生多是未成年人,有其特殊性,因此,我们可以尝试进一步规范校园险的赔偿范围、赔偿额度,让学生有保险兜底,进一步减轻学校和家长的负担。

  作为家长,也应当对孩子和学校有一定的容忍度。孩子是手心里的宝,但温室里的花,终究会有面对风雨的一天。课间玩耍轻微磕碰在所难免,只要是无心之过,一些小伤也并非不可容忍。毕竟,在阳光下的欢声笑语,总比躲在阴暗异味的厕所里分享零食,搞谍战课间”“厕所社交,要好得多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跨省追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