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他们教我写得一手好字

(2024-02-01 18:27:09)
标签:

生活有悟

他们教我写得一手好字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对写字特别留意,并且特别讲究。可能是从留意某位小学老师的粉笔字起,我才对写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遇到粉笔字写得好的老师,我听课的兴趣也更浓,且会边听边用笔在课本上照着老师的笔迹写写画画。不仅是粉笔字写得好,老师们的钢笔字也写得很好,我也会在作业本上模仿。
  学生时代,我要郑重感谢这些老师:陈接会、权田传、解芳学、孙春根、张贵斌、戴敬华……是你们的粉笔字和钢笔字充当了我最早的“字帖”,被我一遍遍“临摹”。
  陈接会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那时的语文课重点就是学写字。陈接会老师的要求是:写字时,人要坐端正,字才立得稳。他特别强调写字的结构顺序: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外后里、先中间后两边……他对学生的书写要求体现在作业和试卷批改中,如字迹潦草,他会毫不留情重重打上一个大大的“×”。
  不知从何时起,我的铅笔字在同学中脱颖而出。当我听到陈接会老师表扬我的书写,特别是看到作业本上那一个个鲜红的“√”,像一株株破土而出的幼苗鼓励着我,让我顿生无穷的美好与希望。
  很早的时候,我就在电视剧里看过唐朝武媚娘驯马的情节。想起这个情节,我就想起一支钢笔。那支钢笔像武媚娘鞭下的那匹狮子骢。刚拿到手,生得很。笔尖像烈马的乱蹄,四处狂蹬,不听使唤,踩得纸面乱七八糟的,还时不时溅点墨到我的身上。上了初中,权田传、解芳学老师教我如何写好钢笔字,他们认为:一支笔“先天”怎么样,“硬件”摆在那里,如果没太大“硬伤”,书写者只能去适应它。我恍然大悟之后,拿到不同的笔,我不停地调整,要么将笔尖拧得紧些,要么将笔尖拨长些,再试着写几个字,效果很明显,很快就适应。
  字写得好的好处不胜枚举。高中时,张贵斌老师总爱在我的作文本及试卷评语上写“字体端正”及“卷面整洁”,并给一个不低的分数。我自知:这就是占了一手好字的“便宜”吧!如此一想,觉得老是这样也不好意思,便发愤图强,更想把作文写好。
  1992年,我觅得一个机会,本来是要到广西大学作家班学习的,谁想,该班因招录人数不够而未办成。无奈之下,我只好投奔之前给我发表过两三篇“豆腐块”的团区委金色年华杂志社贾汉宁编辑老师。他对我说:“你的文笔不错,还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留下来吧,帮我们给通讯员改稿件,为读者回信……”就这样,因为写得一手好字,改变了我的命运,从此走上了记者、编辑之路,成了当时全国青年报刊界唯一一名只有高中文凭的记者、编辑。
  贾汉宁老师不但性格温和、满腹才气,还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有一天,他送给我一本装订的册子,说:“你拿去学习学习吧。”我翻开一看,是他在广西大学读新闻专业时的《编辑学》笔记本。我被那潇洒而工整的钢笔字所吸引,认真临摹起来。从那本笔记本里,我还学会了怎么编辑、设计、出版报纸等。
  当然,不能说我之后的人生道路,完全得益于一手不错的钢笔字,但我的本职工作和文学创作却与钢笔字分不开。所以,我对教我写好字的老师们心存感激,对钢笔与纸张的书写怀着感恩之情。我不想、不愿,也不敢轻易丢下手中的笔和纸。长期以来,我的文学创作都是坚持用钢笔写在稿纸上,再用电脑打出来修改。从1988年开始,我每天用钢笔写日记,这一写就坚持了30多年。我喜欢执笔的感觉,喜欢手指紧握、钢笔连心的感觉;喜欢抚摸纸张、汉字呈现在纸上的那种信任与踏实;喜欢墨水流淌、泅入纸里的深刻;更喜欢写久了疼痛的手指提醒我切忌写废话,切忌“假大空”、无病呻吟。
  有一次,我受邀去某小学观摩语文课。只见“高科技”的全媒体教学:美轮美奂的画面、生动有趣的视频、标准正规的普通话……唯独不见黑板,原是被一整块洁白的屏幕遮住了。讲台上看不到半支粉笔,45分钟的课程,老师一个字也没写。难怪现在很多家长反映:小孩写字不知道笔顺,都是“画字”,不知如何“写字”,即使照着钢笔字帖练习,效果也不明显。
  时风变了,当所有的书写都成了“书法”,当所有的书法都成了高额收费的“培训项目”,是否该认真思考我们大中国汉字的前途?从铅笔到钢笔,再到钢笔与毛笔“双管齐下”,我庆幸,我遇到了很多教我写好字的老师,也庆幸自己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几十年来,我用笔从从容容、认认真真地写字、创作。我觉得: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中国作家,千万不要随便丢掉手中的这支笔。你们认为呢?


  来源;南宁晚报   作者:陈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考虑不周
后一篇:巧用热水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