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那次“远征”
(2023-01-21 16:29:31)
标签:
不知不觉 |
那次“远征”
忽然起念“十·一”长假到郊野找个地方安静地闲躺时,才发现迟了一步,早已客满。
想起也是“十·一”,大学毕业后的1980年代中期,我刚学会骑车,就约了一个女同学来个三天骑车旅行。因为她也刚刚会骑车,非让我帮她借了辆小轱辘的自行车,我们就在十月一日早上雄心勃勃“远征”了。
清晨上海西区的街道静谧,法国梧桐的冠盖投射下浓荫,我们飞快地骑着,几乎是御风而行,却遇到了第一个问题:路线。如何去青浦的朱家角?不同路口的交警和纠察,给出了适合骑车但大相径庭的指导,眼看中午到了,我们还在西区转悠,几乎觉得要打道回府了,这时,得了一个指点,先到虹桥机场再找公路。终于上了公路时,我的同学说,她骑不动了,要和我换自行车,而前路漫漫……
上海青浦的朱家角古镇的风景,当年我是首先从别人的水粉画上看到的,它在宋元期间形成小集镇,在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因为水运交通便利,商贸云集,变成江南巨镇,清朝时米业等兴盛。自然,内河功用减退之后,它也退出周遭贸易中心位置,1980年代中期,全民旅游尚未兴起,它还没有以“江南水乡”标本的姿态重回视野——我和同学抵达的,正是这样一个安静朴素、日常恒久的处所,小河清澈,两边人家枕流而居,石拱桥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形状各异地横跨河上,小巷曲折,石板路青苔幽幽,木门木窗,忽然有一户人家门口石板摆着许多瓦盆,各种花朵摇曳生姿,而小街上的人慢悠悠走着,忽然就站住与熟人攀谈,半开的门扇里,可以看见家里客堂间的八仙桌,一碗一碗的菜正在搬上去……
我时常庆幸自己那时喜欢四处游荡,在记忆里刻下了它们当年未经过多修饰的自然模样。暮色四合时,我们推车站在路中,拦住人就问:哪里可以住宿呢?路人热情一指:前面有个工厂,有招待所。我们俩就在摆了七八张床的一大间屋子里,各自找了张床放下行囊,然后重回古镇里找到间小餐馆,一碗荠菜炒年糕,一道塘鳢鱼配上竹笋、咸菜制成的鲜美鱼汤,妥妥安慰了自己的胃。重回老街时,顽皮的孩子挑着小灯笼穿梭,嬉笑温暖了整条街巷。
返程那天,我们原本想去青浦城里转转,可我骑着那辆小轱辘车,只觉得脚步沉重,于是半途折返。我同学去看路边长途车的站牌,高兴地喊了一声:市区要到了。不料,却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第一次远征以一个人负伤画上句号。
来源:羊城晚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