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的《曙光报》 (二)
(2017-05-07 18:36:39)
标签:
回忆录 |
往事追忆
后期的《曙光报》
(二)
我到报社后,报纸的言论、编辑方针怎样,李兴没有和我谈,编辑部人员的情况也没和我谈,我也没向他请示,就凭我的认识干起来。按照我当时的认识,办报便是文人论政,要替老百姓说话。当时头等重要的事是“抗日”。“坚持抗日,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这已成为全国人民的一致要求,因此,这也就成为我的言论和编辑方针。这个方针,编辑部人员也都是赞同的。
《曙光报》是四开的小型报纸,三个版是新闻,一个版是文艺副刊。新闻来源,除中央社的电讯外,便是本社记者采访的地方新闻;读者投稿的新闻、通讯。此外,我们也还采用了国际新闻社、美国大使馆新闻处、苏联塔斯社的新闻通讯稿。文艺副刊《黎明》由青年诗人严杰人主编。严走后由其他编辑兼任(严后来去了广东东江游击区,北撤后在山东牺牲)。刊登的大都是青年读者投稿,内容积极、健康。也转载一些读者喜爱的歌颂革命、战斗的诗文和针砭时弊的文章。
由于前期《曙光报》的同志艰苦创业,反映了人民的呼声,时代的要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由于后继者的努力,继承了前人的事业,所以后期的《曙光报》在人民群众中仍保持相当高的声誉,读者多,订阅的人也多,销售量保持在三千份左右,是南宁当时三家报纸中销售量最高的。这在当时中国地方报纸的销售量中也是较高的数额。在街上的读报栏中,贴着南宁的三家的报纸,也是围观《曙光报》的人多。读者对《曙光报》的新闻处理、标题、言论、文艺副刊都有好的反映。下面就简略地谈一些情况:
1944年6月至11月,这段时间正是世界战局和中国战局急剧变化的时期。6月6日,美英军队在法国西北海岸诺曼底登陆,开辟了世界第二战场;与此同时,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湘桂两省,发动了大规模进攻;10月20日,美国强大的海军在菲律宾群岛的莱特岛登陆,拉开了在太平洋上把战争推向日本本土的序幕;同时,在1944年全年,苏联军队在欧州东线不停地对德军进行全面的反攻,把战争推向德国国境。基于世界和中国局势发展的这些特点,我们便以战争为重点,开展我们的宣传工作,对这些战争的情况和发展,及时报导、分析,使人民获得正确的认识和鼓舞。
例如对西欧第二战场的开辟,我们用《战局将起重大变化,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的特大标题,详细报导了登陆的巨大规模,壮观的场景,雄厚的兵力,精良的装备。同时在社论中述评了开辟第二战场的巨大意义和作用。对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使纳粹德国腹背受敌,促使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早日到来,这是全世界人民盼望已久的事,但由于各种复杂原因,美、英这一军事行动却迟迟没有实现,引起世人的种种疑虑。现在第二战场终于开辟了,世界局势趋于明朗,胜利前景已经不远。
又如日本侵略者大规模对我湘、桂两省的进攻,动用了二十多万兵力,接连攻陷长沙、衡阳、桂林、柳州,一直进抵贵州的独山,前后历时八个月,给中国人民(特别是湘、桂两省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我们除了连续报导战况外,在社论中指出:日本侵略者这一军事行动的目的在于打通在中国大陆自北而南的大陆交通线,以作为海洋屏障,支撑太平洋战争,并作为以后从太平洋撤退时的防护线。所以它的进攻,并不表明它的强大,而是失败前的挣扎。在日本侵略军进攻桂林前,我们在一篇《论桂林保卫战》的专论中(并附有地图)作了论述。我们认为敌人可能兵分三路,除了沿铁路挺进外,将采取两翼迂徊的打法。右翼将从湖南武冈、新宁进入桂北;左翼将从零陵、道县、永明攻取灌阳和龙虎关,以拊桂林侧背。这一线古来即为湘、桂交通要道,敌人必以强大兵力进取。要保卫桂林,就必须针对敌人的战略采取相应的防卫部署。我们上述对战争的分析评论,和后来战局的发展符合,因此赢得了读者赞赏。他们说:《曙光报》的评论是很有眼光的。可悲的是国民党先是大肆吹嘘“坚壁清野”,“焦土抗战”、“誓死保卫桂林”,并派了被诩为“守城将军”的韦云淞为城防司令,但因各派系勾心斗角,各怀鬼胎,都想保存实力,实际并未作决心抗战守城的准备,以致敌军长驱直入,攻城不到两周,桂林即告陷落,陡然酿成桂柳仓皇撤退的惨剧,人民流离失所,伤亡枕籍,造成灾难,对人民犯了滔天大罪!充分暴露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腐败。
由于《曙光报》在人民群众中有威信,所以读者也喜欢向报社投稿。除了青年学生的来稿外,一些当地知名人士也给报社写文章,我们便作为“来论”发表。也由于报社的名声,记者外出采访,都得到社会人士的尊重和支持;报社的工作人员也受青睐。有一次,一位校对到南宁麟经阁书店买书,带的钱不够,当店员从他佩戴的社徽中知道他是《曙光报》的人员时,便说:“你是《曙光报》的吧,可以减价出售。”
虽然《曙光报》得到读者和社会人士的爱护和支持,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也遇到阻力。我们最大的对立面是国民党的新闻检查机关。当时报社每天刊登的稿件,除了中央社的电讯外,都要送到南宁的新闻检查处检查,所以,社论中有揭露国民党腐败统治和要求民主的内容,往往被删减。我们便用“开天窗”的办法,用四方格代替删去的词句,以示抗议。有时被删去的较多,便在被删的地方注明:“以下被删减若干字。”其次是李兴有时也会来干预。有一次,有个十六集团军总部的军官跑马驰过街道,踩伤了行人,我们发了这个新闻,并用“市虎伤人”的标题标出。第二天李兴便来指责我,说我办报没有立场。其实,我不是没有立场,而是和他有不同立场。
由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腐败无能,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好形势下,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战争却节节失败。湘、桂一战,一败涂地!正当这时,10月下旬,侵占梧州的日本侵略军又有沿江西上攻占南宁的趋势,这一片地区,全无防卫力量,南宁只有撤退一途可供选择。这是抗战八年中广西处境最困难的时期。在这极端严峻的时刻,非常重要的事是坚定人民胜利的信心,鼓舞人民的斗志。为此,我们在11月7日撤离南宁前的“终刊词”中分析国内外形势, 指出目前的困境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阳春前的严冬。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篇“终刊词”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大家都坚信最后胜利是属于我们的。果然,半年之后日军即被迫撤离南宁,并全军从华南向北撤退;几个月之后──1945年8月15日, 日本法西斯彻底失败,宣布“无条件投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