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温暖

标签:
春节 |
1976年以前,南宁二中的操场面积很大,不仅拥有正规的篮球场、足球场、标准的田径场,还在临街围墙边开辟了一大片菜地,还有鱼塘。另一处鱼塘则位于围墙外新民路的旁边,又叫王大塘。我在课余时间经常去王大塘捞沙虫回家喂养金鱼,还见过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有趣现象,这令我开心不已。
那片菜地种植了白菜、萝卜、番茄等各种时令蔬菜,专门供应学校食堂,由各班学生轮流打理。班级之间结合老师讲授的栽培知识开展劳动竞赛,每天都有学生到菜地浇水、施肥、除草,蔬菜长势喜人,得到老师的赞许。
每年临近春节时,学校组织人力到鱼塘捕鱼,并分给教职工过年。每次捕鱼后要干塘1个月,再重新放水、投入鱼苗开始新一轮的养殖。
寒假期间天寒地冻,一年一度的捕鱼正式开始。学校的捕鱼队员大多是年轻人,他们挽起裤脚、扛着渔网、箩筐、铁铲来到塘边,喝过姜汤暖和身体后撒下渔网,还有几位年轻人下水工作。我和一帮小孩在旁边看热闹。过了一会,收网的时间到了,年轻人兴奋地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将沉重的渔网拉上岸边。在冬日的暖阳下,鱼儿们闪着耀眼的银光、活蹦乱跳,每条足有几斤重呢。这都是体肥肉厚的上等鲜鱼啊!鱼塘丰收啦!于是,早有快脚的孩子一溜烟地跑回家中报告喜讯。大家奔走相告,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过了一会,鲜鱼运回来了,教职工们、家属们拿着脸盆、水桶到宿舍楼下排队等候分鱼,秩序井然。分鱼时从简单出发,不用过秤,而是采用大小搭配的原则,每家分到的鲜鱼条数基本相同。大家没有意见,互相谦让,一边排队、一边聊着家长里短,场面充满了欢乐、祥和。由于分鱼公平,无人截留,所以每家分到的鲜鱼数量很多。
分鱼结束后,各家厨师纷纷出动、互相观摩,在厨房大展身手。有的清蒸鱼、有的煎鱼、有的油炸鱼、有的炖鱼汤,还有做鱼丸、鱼扣的等等。一时间,从厨房里传来了一阵阵飘香,味道好极了!一时吃不完的就做腊鱼晾起来晒干,留着日后慢慢享用。吃鱼不但能减少心脏病的发作,而且可以有效防止胆固醇的超标。那时候,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物质短缺、肉类供应贫乏,学校给教职工分鱼过年深得人心,人赞人乐,分鱼成了那个年代二中教职工过春节的一道亮丽风景。
后来,南宁市政府要开展城市建设,决定在二中旁边拓宽马路,修建立交桥、建设一个广场、盖一座科技馆。于是,二中的大片土地被南宁市政府征用,那些菜地、鱼塘正好在征地的范围内。不久,施工队开来推土机把菜地、鱼塘填平,它们彻底地消失了,给二中人留下了惆怅。为了给学生们留下一块可以上体育课、锻炼身体的地方,学校领导不辞劳苦多方奔走、上书国家教育部门据理力争,最后才得以留下学校的运动场地,只是总面积比过去小多了!
回眸当年:南宁二中的菜地和鱼塘得天独厚、因地制宜效果好。虽然在菜地上投入的成本不高,却对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展学农活动、掌握劳动技能发挥了很大作用。春节分鱼是一项好福利,既改善了教职工的生活,又体现了人文关怀、凝聚人心,为教职工送去了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