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燃烧的事业
(2014-03-15 16:04:32)
标签:
教育 |
在我的学生时代,我的师长、我的朋友,都不约而同为我选择了一个职业——教师,然而我却毫不犹豫地说:“我不当教师,我不适合当教师”。我更喜欢在高深莫测,日新月异的科学世界里翱翔。但是22年前命运却把我从四季飞花的中山大学,送进了广西医科大学的校门。
在最初的几年,我称得上是一个好教师,我认真地做好每一项教学工作,但是我内心清楚地知道:工作上的投入,学生的好评仅仅源自于我做事认真的本性和对工作的责任心,虽然我身在校园,但我的心不属于这里,我的未来不属于这里。
然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却使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
那是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一名学生在电话里向我诉说了他在学习中的烦恼、家庭的不幸以及感情困惑。我惊奇地发现,一个毫不起眼的孩子竟有着如此丰富的内心世界,承担着与他年龄不相符的巨大压力。这对于我这个刚走出校园,涉世不深的教师新兵来说,真不知道如何开导他。在随后的几秒钟,我灵光一闪,为他朗读了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著名诗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忍耐,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到来。心儿憧憬着未来,现在却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逝去了的,将重新变为可爱。”尽管半个小时的开导、劝慰无法给他实质性的帮助,但他最后对我说:“老师,谢谢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他的语气充满坚定,充满希望。随后的几个小时我彻底失眠了,我的心里忽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为学生、也为我自己。想不到,我个人一点微不足道的付出却给予了学生如此大的影响。这难道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难道这就是我为之奋斗的事业?
我开始在前辈、师长的足迹中寻找答案,在教学实践中寻找激情。在一次次的发现中,我认识到教师的魅力。在一次次的感动中,我不断地净化着自己的心灵。
我想成为一名教师的激情首先来自北京大学数学系的张筑生教授。作为北大的第一位博士,他知识渊博,才华横溢。为了让中国学生站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顶峰,他放弃了孜孜追求的事业,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艰辛,担任国家队的主教练,竟连拿五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团体总分第一;他一生钟爱教育事业,淡泊名利,甘于清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倒在期末数学考试的考场上。他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与敬仰,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一缕永远抹不去的阳光。
我想成为一名教师的动力来源于教学这个永远变化无穷的工作。1996年,我在医科大一年级学生中率先实行实验考核改革,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选择实验方法,采用接力式操作完成整个实验。改革实施后,我经常看到学生三五成群在讨论实验方案,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提前到实验室熟悉仪器设备。在考核过程中,同学们操作认真、细致、准确,考虑问题相当全面。他们为第一次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实验而兴奋、自豪。他们由衷地感叹:老师给了我们展示自我的空间,医科大给了我们施展才华的天地。看到这一幕幕,我不禁想起阿基米德的豪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多么普通而又非凡的支点啊!真的,我开始爱上了教师这一项平凡而又富有创造力的事业。这种爱常常激励着我、规约着我,试图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能充满激情,充满朝气。
二十二年的教师生涯,我学会了公正与宽容;我懂得了博大与精深;我体会到了责任与神圣;我享受着创新与收获。
生命多姿多彩,生活变幻莫测。尽管眼前不时闪烁着来自珠江三角洲那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我选择了医科大;任凭耳畔时常响起来自波罗的海的波涛,我还是选择了医科大;为了那一批批求知若渴、充满朝气的莘莘学子,我更选择了医科大。人们经常把老师比做蜡烛,牺牲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然而,我更要说:教师在奉献中也成就了自我,净化了灵魂,在燃烧中也升华了自己更高、更快、更强的人生。
对此,我无怨无悔!
[注] 2004年10月13日,广西医科大学举行校庆70周年演讲比赛,此文是我弟弟(天才的爸妈)参赛的演讲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