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鱼故乡散记(19) 丹麦的演员与观众
 (2014-02-22 00:17:21)
	
			
					(2014-02-22 00:17:21)		| 标签: 旅游 | 
在现代生活中,看戏、看电影、听音乐、看比赛,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既属于物质生活,也属于精神生活,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
在哥本哈根的五个星期里,我已不仅仅把自己作为一位旅游者来对待,而是尝试着把自己当作一位普通的哥本哈根市民,进一步体会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情感。为此我在优雅的环境里看过电影,在一个普通戏院里欣赏各国艺术家的表演,在美人鱼旁边,目睹了皇家芭蕾舞团的高超技艺,在小卢浮宫、Tivoli内聆听了那熟悉的古典音乐,还驻足在街头体会了卖艺人的酸甜苦辣……
在丹麦不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是同一个艺术大家庭的成员,他们相互依存,共同提高和发展。这方面我感受最为深刻。
丹麦的各种类型的艺术团和经营部门,不管档次多高,地位如何,都有一个把艺术赋予大众,提高大众艺术修养的共同目的。所以他们除了正常的演出外,还免费在公园内、博物馆内、街头绿地为大众演出,这有点类似我国的心连心艺术团和文化艺术的三下乡活动。如在小卢浮宫内举办古典音乐会,让人们看到艺术家的巧夺天工,寓意深刻的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能使人们通过那优美的旋律,体会到艺术的魅力。这种多媒体的感受,更能体现其博物馆的价值。又如,在蔚蓝色的大海边,观看皇家艺术团的演出,在大自然的烘托下,你会被这项誉为舞蹈中皇后的艺术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所震撼,所倾倒。这种感受无论你在多么高级的戏院里、多么现代化的舞台上也体会不到的。由此看来,不管在何种制度下,艺术都需要大众。任何艺术团体在讲究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更应该发挥社会效益的作用,从根本上说,这也是一种潜在的经济效益。
而作为丹麦的观众,在他们的业余生活中,经常要到上述地方,进行这方面的消费,他们把这看作是必要的投资。说实话,在我看过的很多演出中,其艺术水平相对比我国差远了。然而观众却常常座无虚席,即使在寒风细雨中,也看到不少为艺术所陶醉的身影。令我感动的是,不管演出效果如何,观众都会给予热烈的掌声。在演出过程中不时听到观众根据音乐的节奏而发出的阵阵掌声。是啊!演员需要掌声,艺术需要掌声,这不仅是情感的流露,更多的是给予艺术,给予付出劳动的回报。我也情不自禁地一次又一次地为此鼓掌,并不都是为了艺术水平的高低,而是为丹麦的普通大众。
在中国常常看到一些奇怪的现象,除了一些国家一级的演出团体外,地方一级文艺团体的演出往往上座率不高,不少观众和听众被所谓现代的、流行的、低层次的演出所拉走。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也许是演出水平不高,观众的口味较高,艺术团体过分追求经济效益,演出的门票价格相对令普通老百姓的收入不能承受,观众的艺术修养不高等。总而言之,演员与观众对艺术的追求,艺术的作用没有达成共识,没有产生在心灵上、感情上的共鸣。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