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03-16 13:51:17)

香港是世界的贸易中心、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她在中国对外交往中所起的桥梁作用是为人称道的。我现在要说的是她的另一种“桥”的作用。

我从我的经历说起。1949年夏天,当我在香港遇见小英时有些惊异了:她原在新加坡读书,为何要到香港来呢?交谈之下,才知她上年已来达德学院就读。在中国革命浪潮冲击下,这个热情、纯洁、爱国的姑娘按捺不住了,她急需来达德学院学习革命理论,以便为祖国贡献力量。她是我教过的南洋女中的学生,思想进步,学习成绩优异。新加坡沦陷后,她小小年纪,便加入抗日秘密组织,十分勇敢。她1949年在港邂逅我这个老师,也十分惊喜。她当即邀我到她的寓所去,原来和她住在一起的,还有六、七个南洋女中的学生,都是抱着和她同样的目的回来的。师生相见,共叙离衷,纵论革命大好形势,高兴极了。

几个月后,南方解放,我们又在广州重逢。这时我们都穿上军装,在祖国的大地上握手,感情的激动,心中的喜悦,都是难以描述的。

时光易逝,一晃数十春秋。今年春节,我又见到小芳。我和她已一别四十多年。她也是我在新加坡教过的学生,那时还是个小姑娘,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祖母了。真是惜别君未婚,今已成婆婆。她也是经由地下党老师的引导到达德学院读书的。但刚入学三天,达德便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被港英当局封闭了。这对她和广大的革命青年都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在处境困难之际,还是由地下党组织她和一些同伴北上,经过天津到达解放不久的北京。一个多月后又送她到张家口学习。当时正值严冬,中国北方冰天雪地,小芳在热带地方长大,万里只身来到寒冷的张家口,每天吃的是过去从未吃过的窝窝头,其艰苦是可以想见的。但凭着坚强的革命意志,把困难都克服了,在中直机关一干便是四十多年,在平凡的岗位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小梅是一个富裕家庭出身的青年,她的父亲是马来西亚华侨,有三个锡矿和两个橡胶园。是个大富商。可是她热爱新中国,要回到祖国来。当时中国解放不久,部分华侨对中国共产党缺乏认识,又受国民党反动派宣传的影响,她父亲不同意她回国,把她关在家里。后来她想尽办法,偷走了出来,和弟弟一起经香港回国,考上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自愿到贫困的山西省做教师。如果她不回国,在马来西亚可以一辈子过富家小姐的优裕生活,可是她偏不怕苦,她的心中有个祖国。

上面我举了三个例。象这样的华侨青年还有成千上万,他们都是不远万里通过香港这座“桥”回到祖国来的。一想起这些华侨青年,我便油然产生深深的敬意,心里十分感动。

我赞美这些可敬的华侨爱国青年!我赞赏香港为他们架起这座回归祖国的“桥”!可以预言:香港回归后,经由这座“桥”回到祖国的爱国青年会更多更多。

                       父亲遗作

             199779发表于《广西侨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