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育良机
标签:
杂谈 |
在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在家庭中处于被特殊对待的优越地位,家长往往自己节衣缩食,而无条件地保障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习惯于被关注、被溺爱的孩子,也就心安理得索取这一切。在学校他们只注重学习,关心分数;不注意锤炼品德,人格不健全。从未考虑过如何回报家长,也不知道怎样去尊重别人。以下的例子可见一斑:
想当初,大学生小甘在一家大酒店工作。新人入职,工资不高,但养活自己没问题。可他不珍惜这份工作,嫌钱少、辛苦,干脆辞职回家睡大觉。经过父母的多次劝说,小甘终于重新求职。但他“这山望着那山高”,频繁跳槽,蹉跎岁月,一转眼,就从小甘哥哥变成甘叔叔了。
后来小甘成家,不久有了孩子。他没有房子,一家三口住在父母家。虽然夫妻俩都有工作,但是既不交伙食费,又不干家务活。节假日不是打网球,就是外出旅游。父母七十多岁高龄,身体不好,还要硬撑着买菜做饭、照顾孙子、打扫屋子,累得够呛。
小甘自己不做饭也就罢了,还挑吃。下班到家见饭菜不合口味,不吱声、黑着脸就自己出去吃粉了,或者吃零食,和父母很少交流。老妈只好天天走远路去农贸市场买新鲜菜,变着法子做好吃的让儿子开心,心中很苦闷。
小甘为什么懒惰呢?原来他小时候父母工作忙,经常要出差,教育缺失。当孩子长大时,父母很后悔当初没有留意孩子年幼的言行,过于溺爱,存在问题未能及时指出。只知道忙于工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一切正在和将要做父母的朋友,请珍惜生命中这一段无比宝贵的时光,在孩子年幼时尽量挤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并且要密切关注和把握教育的良机,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个性品质、心理素质。好习惯一旦养成必将终生受益,坏习惯形成了再来扭转就倍加困难。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在生活、学习中也时时得到父母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我们应该永远记住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不仅要把孝心献给父母,还应该与父母坦诚交流,学习他们的优点,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引导。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蒋佩蓉一家组成的林家乐队,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一起玩
家长孩子用心交流。
家长孩子共同努力,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