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关于姓名的趣事(一百))

(2024-04-01 07:24:06)
标签:

姓名

趣事

百期

杂谈

说说关于姓名的趣事(一百))


每个人都有儿时的梦想。我的儿时梦想并不奢侈——将来有机会成为一名报纸的专栏作者,就一个或几个话题,让一家或几家报纸辟出专栏把我的文章变成铅字。十二年前,这个梦想竟然真的实现了。而《燕都晨报》便是成就我梦想的报纸。某公共场所,当你信手扯过一张报纸,随意翻看,发现在某个版面刊有自己的文章;偶尔到某单位办事,几位工作人员议论的话题,竟然是我在专栏里写的内容,而作者就在他们面前他们竟浑然不知;在单位里,几位对《姓名趣事》感兴趣的同事,期待着每周一期的报纸并剪下装订得工工整整留存下来,你道该是什么样的感觉和心情?

从2011年春季开始,《姓名趣事》到现在已经在我的博客里更新到一百期,《燕都晨报》大凌河版连载了六十期。应该说,《燕都晨报》出刊以来首次辟出专栏,连载一名几乎在当地没有任何影响的普通作者的作品,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承担着一定的风险。事实上,《姓名趣事》并未让编辑和读者失望,因为话题贴近大众,刚刚面世,便受到读者的欢迎、关注和青睐。在对话题感兴趣的同时,人们还通过各种方式对作者的职业、年龄、兴趣、籍贯等情况产生种种猜测:从粗通古文上看,似乎是一位咬文嚼字的老学究;从语言文字基础上看,更像是一位中学的语文教师;从涉猎的知识面较宽泛这个角度上看,应该是一名机关干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及至了解到我的职业与文字相去甚远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幕,新朋友充满疑惑:你怎么可能是葫芦丝?老朋友恍然大悟:原来你就是葫芦丝啊。其实,葫芦丝就是一名普通的草根作者,就生活在你们中间,是你们的鼓励、关注、支持、鞭策、互动,才有了我创作的激情,是你们源源不断地提供素材,才有了《姓名趣事》的陆续刊出。

耕耘十余载,我掩卷沉思:胸无点墨,却敢班门弄斧,正可谓无知者无畏;而引发共鸣,和者之众,无非是话题选择正确。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姓名作为区别每个社会成员的文字符号,虽不能决定人的前途和命运,但却承载着时代信息,铭刻着文化观念,鉴证着家族血统的烙印,凝聚着父母及长辈对子女的深情厚意和殷切希望,隐含着不同的理想、抱负、情趣、爱好和目标追求,会对人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名字依附于每个人,在生活中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使用或被使用:填写各种表册或参加各种考试,首先应写上名字,名片上要印上名字,打电话要报出名字,与陌生人交往要说出名字,目前被广泛用于证明身份的居民身份证或护照最主要的部分是名字;被人称呼,被人选举,被人确认,被人教育,都需要名字。随着时代进步,人们的名字愈来愈承载着更广泛的功能和作用。《清稗类钞》讲到:“名字索取,根于心意,沿于时尚,因时变迁。”从云梦睡虎地出土秦简的主人单字名字“喜”,到后世两字、三字、四字乃至多字名字以及各类五花八门的昵称,其形式和内容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由散漫到规范,由简约到繁复,或由繁复回归简约,由规范回归散漫,每一个循环都会与时俱进,以适应社会交往方式的更新换代。

由此可以断言,既然名字与我们每一个体永远有着千丝万缕、须臾不可分割的联系,既然人们会随着时代变迁一如既往地追求一个时尚、曼妙的好名字,既然一个新生命诞生后起名字仍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唯此为大的举动,既然人们由于地域、文化以及个体学识、民族、经历的不同而对“好”名字的认知水平不同,关于姓名的趣事仍会随时随地、不可避免地发生着。面对一个个有趣、有味、有料的名字,人们在赏心悦目或忍俊不禁后会引发一些思考,或给后人留下一些借鉴和启迪,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不失为一件好事情。

关于姓名的趣事既然还要时刻发生,那么,我还将和博友、读者们一起继续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