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新中国设计的诞生》展

标签:
新中国设计 |
分类: 博物揽胜 |
观《新中国设计的诞生》展
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的《新中国设计的诞生》展览上个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我抽空到家门口的这座美术馆观看展览。
《新中国设计的诞生》展览分为“前进
展览名为《新中国设计的诞生》,内容却是从1945年说起。步入展厅我便看到彦涵1944年创作的新年画《军民合作
新中国设计的诞生,在视觉层面首先表现为以国旗、国徽为重心的国家视觉形象的确立。齿轮、麦穗、五角星等一系列符号语汇,使新中国设计的图形语言焕然一新。展览中呈现了数十个不同样式的国旗设计方案和《国旗制法说明》,清晰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最终设计方案及图解。
展览中还展出了政协会徽、共青团团徽和团旗、少先队队旗和解放军军旗、军徽的设计方案。
展览中涵盖的设计领域还有货币、邮票等有价证券,人民币上的天安门、宝塔山、飞机、火车、轮船、大坝,通过每天都在使用的钱币向群众传递着革命理想和新中国的建设成就。
展览中展出的北京市规划设计草图、—些城市的功能规划、人民大会堂等建筑装饰设计、红旗轿车手绘稿等工业设计,则从不同角度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各个领域的发展新貌,见证国家的崛起,彰显出设计的力量。
以北京的十大建筑为代表,新中国的设计师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这一总的方针的指导下,坚持实用、经济、美观的基本原则,尊重科学、尊重实践,与建筑师、工程师和建筑工人通力协作,创造出了具有“中国气派,民族风格”的新设计。
展览中还陈列着不少百姓身边的生活用品及其包装的设计。
以上海为中心,诞生了经济、美观、实用的花布设计与丝绸设计,在红色布面上印染各种色泽饱满艳丽的花卉、动物,时装的面貌则呈现出中西混杂、新旧交融的局面,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