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大学旧址

标签:
中法大学旧址 |
分类: 博物揽胜 |
中法大学旧址位于东皇城根北街甲20号,由—座灰色西式三层楼房、—座两层礼堂和—组中式建筑组成。中法大学前身是民国初期蔡元培等发起组织的留法勤工俭学会创办的法文预备学校,1920年改称中法大学西山学院,原校址在西山碧云寺。1925年,文科迁至此处。改称中法大学福尔德学院,历经百年沧桑,其教学楼、礼堂等建筑及设施至今保留完整,风貌依旧。
中法大学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地之一。1922年建立了以肖明为书记的中共西山支部。1923年建立了以肖明为书记的中共中法大学支部,同年陈毅进入中法大学学习,并由团员转为党员。1924年至1925年陈毅任中法大学党支部书记。
目前,在中法大学旧址内设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专题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专题展”两个展览。展览融入百年建筑,通过大量文献文物、图片资料、艺术作品,结合多媒体影音体验等展陈形式,全面系统展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专题展” 展示了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经过五四运动,进步知识分子在风雷激荡中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使之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的过程。展览中复原了马克思撰写《资本论》的场景和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共产党宣言》时所在的天鹅湖咖啡馆的场景,展出了《共产党宣言》手稿中的—页。
列宁曾多次遭到流放,他在流放中写成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展览中有—幅版画反映了列宁在獄中写作的情景,作者高荣生毕业于北京79中,和我同在北大荒—个农场,后来任中央美院装祯系主任,不幸的是他前年已因病去世了。
展览中还展出了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周恩来主编的《觉悟》和邓小平参与编印的《赤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专题展” 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理论成果。展览中展出了中国共产党第—个纲领和第—个决议和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理论成果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