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书市
标签:
北京书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地坛朝阳公园 |
分类: 京城巡踪 |
我爱看书,也爱买书,因此经常去书店逛逛就成为日常不可缺少的—项活动,然而更吸引我的是京城曾经举办的各种书市。
书市是以销售图书为主而在一定时间内举办的集市。有资料说,早在公元 4年,在汉代宰相王莽于长安扩建的太学附近出现的在槐树林下买卖经传书籍等的“槐市”,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书市的雏型。国外最早的书市,是1564年由当时的图书业组织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和莱比锡举办的书市。
说起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大型书市,最早要属新华书店北京分店为了配合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也为了让更多群众能买到自己所喜爱的图书,于1957年11月1日至10日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书市,准备了中外文书、刊、画册等 2.5万多种,著名作家茅盾等19位知名人士,参加了书市售书活动。
随着粉碎“四人帮”,春回书苑,新书品种不断增加,1979年新华书店首次举办书市。1980年10月新华书店又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全国书市,著名作家叶圣陶、严文井、丁玲,诗人臧克家等都来到书市和读者见面,冰心代表到场作家为书市题词:“新华书店举行书市,对于读者尤其对作者是很大的鼓励和鞭策”。
北京书市则要从1990年举办的 “90金秋特价书市” 算起,持续至今,己陪伴京城读书人走过30余个春秋,约有1000万人次光顾书市,挑选自己喜爱的图书。2000年前后,来参加书市的读者一届更是达到了90万人。
北京书市以品种多、数量大、价格合理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书市多次易地,先后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地坛、朝阳公园举办,工人体育场、奥林匹克公园、中华世纪坛也都有过书市的身影。每年书市举办的次数不等,最火的2004年,连续举办了春夏秋冬四届书市。
每届书市都会有几百家出版社、书店、书商参加,书市的展位最多时达到1200多个,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教育、少儿读物各类图书为一体,让读者流连忘返。范文澜主编的新版《中国通史》10卷本就是在一次地坛书市上买到的。
第五届北京冬季书市曾在工人体育场举办,众多摊位围着跑道摆开,尽管天气寒冷,场内依然人潮涌动,头一天就接待了近万名读者,我在这次书市上买到了新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精粹版)。
书市上的价格有优惠,新书大多8至9.5折出售,在一些出版社的摊位上可能价格更低。尤其是像人民、三联、中华书局、商务、人民文学、中央文献等出版社除了出售新书外,往往把库存图书摆上书市,5至6折出售,有时还能遇到刚上架—年的新书,真能捡个大便宜。
书市初期基本是新华书店和各出版社参展,后来书商的加入使书市上的价格竞争更加激烈,各个摊位上挂满“全场八折”、“新书六折”、“五元—本” 、“十元三本”的招牌,读者往往货比三家,才下手购买。
随着中国书店和以孔子旧书网为代表的旧书经营摊位的增加,书市开始从卖书为主,变为“淘书”, 2008年书市还开设了“淘宝书市一条街”,目的是吸引读者到书市寻找值得收藏的好书。书市还曾举办换书活动,读者把自己看过的图书拿到书市上,换回等量的换书卡,—张卡可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使闲置的图书在爱书人之间流动起来。2012年我曾参加了在地坛方泽坛举办的换书活动,换到几本我感兴趣的书。
书市上常常邀请作者、编者与读者见面并参与签字售书活动,更引起读者的兴趣,常常为得到自己心仪的作者的签字,在书市上排起长长的队伍。著名纪实文学作家叶永烈是我最喜欢的一位作家,我读过他的许多作品,爱不释手。在1999年秋季的北京书市上,我见到了他,并请他在为我女儿购买的以他为主要作者的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上签字,他高兴地接过刚刚问世的新书,在扉页上写下了“俞必欣小友祝事业有成”几个字,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此外,在书市上我还得到过—些文化名人签字的作品,如著名相声演员唐杰中的《笑佛唐杰忠》,电视节目主持人倪萍的《日子》和刘元元的《元元说话》等。
书市不仅卖书,还经常举办各种讲座,如名人大讲堂;举办展览,如北京年轮影像展、新华书店八十周年主题图片展、红色文献主题展、中国抗疫图鉴等。
在书市上广播电台设立现场直播间,与读者和作者面对面采访。
书市己经成为北京人文化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符号,尤其是自2014年以来,每年—次的北京书市都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在朝阳公园举办,集踏青赏花和阅读淘书于一体,更成为不少北京人 “惦记着”的固定节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