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時裝界 交叉合作

(2011-01-14 05:43:17)
标签:

时尚

http://l.yimg.com/fe/p/ls/a/20110110/16il38d002t4rg-i4.jpg交叉合作" /> Yohji Yamamoto和adidas於02年開始合作的Y3品牌,亦助長了時裝界crossover的風氣。

「Crossover」和「Collaboration」這兩個字大家聽得 多,香港人愛用「Crossover」,外國人愛用「Collaboration」,沒所謂,意思反正都是「交叉合作」。一直以來我對 「Crossover」的理解,都只有「你」和「我」在進行時裝交合。不過最近開始發現,時裝界跟男歡女愛一樣可以玩「3 some」,唉‧‧!是我太保守,還是他們太濫交?


  • 時裝界正式第一次出現品牌和品牌交叉合作的年份,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應該是02年10Corso Como和Comme des Garcons首度合作的聯營店,還有Yohji Yamamoto和adidas合作推出的Y3。打後這九年,市面出現過的「Crossover」「Collaboration」單位,數目多到記唔晒! 由衫褲鞋襪到手提電話、以至可樂到礦泉水品牌,乜都可以crossover。「Crossover」呢一種營銷策略多年來在時裝界可謂無堅不摧,單單以兩 個有名氣的品牌結合,就可以成功吸納另外那個品牌的粉絲。正如Coca-Cola Zero曾經跟日牌Undercover和Neighborhood推出crossover設計,有人唔喜歡Coca-Cola,但因為 Undercover和Neighborhood個名,一樣會捧場。所以我好肯定「Crossover」在未來十年裡的發展都不會萎縮,只會愈來愈多品牌 互相交叉,玩得愈來愈瘋癲。

  • 其實今日的「Crossover」亦已經變了種,不再只有「你」和「我」的結合,是「你」「我」「他」。好似早前I.T旗下的自家品牌b+ab,就跟日牌 Mercibeaucoup和Hello Kitty交叉合作推出服飾,搞手是b+ab,負責設計的固然要將三個品牌的特質融合,Mercibeaucoup和Hello Kitty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已經很鮮明,b+ab形象是年輕活潑,但欠缺signature設計,跟街外的c+ab或a-bc沒有太大分別。這系列出來 的效果,如果沒有標題是他們三個的crossover,相信你只會聯想到Mercibeaucoup和Hello Kitty。但身為莊家的b+ab,包辦設計、生產和宣傳,不過即使人哋出豉油,佢哋出雞,最後豉油味蓋過雞味也沒所謂,最緊要係隻雞因豉油味而更受歡 迎,做莊有錢落袋就可以。

  • 日本仔喜歡搞綽頭,其實呢一招「3 some」crossover是他們最先發起,幾年前由日牌w)taps、Bape 和Neighborhood共同推出的Hilander就是始作俑者。這個交叉品牌以格仔設計為主,也有很多迷彩,如果撇掉Bape的猿人圖案,也沒有 Neighborhood的英文字樣,你根本分不出三家人的特徵,將這說成N.Hoolywood、Neighborhood加Visvim的 crossover都一樣得。但若然要明顯話畀人知「嗱!我有份做的」,我已經可以幻想個構圖有幾複雜,即係等如Fred Perry跟Lacoste和Polo做crossover,擺咗個月桂花圖案之後,仲要加多隻鱷魚和馬仔,很雜交吧!不過若然品牌認為「3 some」比單對單好玩,利潤效益亦可因此而增加的話,日後定必有更多品牌仿傚。可能high起上來,唔玩「3 some」,玩「4 som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