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西籲防 降溫易爆血管

(2010-11-09 08:13:01)
标签:

健康

內地北方近日氣溫明顯急降,天文台    預計本港今年冬天亦將受「拉尼娜」現象影響,溫度會較往常低。中醫認為天氣轉冷尤其氣溫驟降,會令血管收縮,隨時增加「爆血管」風險。另外,有某些生活壞習慣的人亦為中風    高危族,是時候聽從中、西醫專業意見,認識有關預防方法。
西醫指與血壓有關

  所謂「爆血管」,其實是指出血性中風。心臟專科醫生李沛然(上圖)指,雖然有研究顯示天氣冷會較多人中風,但西醫暫時仍認為,溫度與中風關係非特別 強,他表示:「暫時醫學並未有確實定論指天氣轉變與中風有明確關係,但透過觀察,冷天中風患者的數目確有增加。」李醫生指出,天氣變冷有機會增加「爆血 管」風險主要與血壓有關,由於天氣寒冷,為了減少熱量散失,皮下血管會收縮,而血管收縮便會令心臟泵血的阻力增加,引致血壓升高,增加爆血管的風險。

  注意生活習慣

  哪些人為中風的高危一族?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瘤、服食薄血藥等人士最為高危。另外,糖尿病    患者亦常有血壓高問題,亦要多加注意。因此,以上人士冷天時要特別注意控制血壓,亦應減少逗留在室外,避免長時間與冷空氣接觸,要多穿衣服,注意保暖。

  此外,部分生活習慣欠佳者也是中風的高危分子。李醫生強調,平日缺乏運動、愛吃鹽分高食物、壓力大、缺乏休息和肥胖人士,也容易有血壓高問題,增加中風風險。「中風大多沒有徵兆,不過,隨年齡增長,血管退化,中風的機會就愈大。」李補充。

  中醫稱溫度為影響要素

  寶血醫院    (明愛)陳登復康治療中心全科中醫師陳漢雄(上圖)直言,天氣乾燥會引致「寒凝」,易令血管收縮和彈性變差,尤其平日少做帶氧運動,心血管功能、身體適應能力較差者,會因氣溫驟降而增加中風機會。

  陳醫師指,中風的高危族當中包括吸煙人士,因為煙草中的焦油和尼古丁會刺激血管,令其收縮。因此,他建議吸煙者應盡量戒煙或減少吸食,至於五十歲以上 人士的肺、脾、腎都比較弱,水道不通,容易積水成痰,壓逼血管。建議他們可以配合適當飲食和運動,也可食用一些活血行氣的食物,以保持肌肉及血管壁的彈 性。

  針灸治療助改善

  中醫角度上,中風後可以利用針灸幫助治療。「針灸治療亦須視乎患者體質,分寒、熱、表、裏、虛、實、陰、陽,稱為八綱辨證。如果是虛症,即患者為氣 虛、血虛,所謂虛則補之,就要利用補法;相反,如果是實症,即患者精神較飽滿,正氣未衰,就要用瀉法。」陳稱。針灸治療常用的穴位包括頭頂的百匯穴、頭維 穴(兩邊額角轉彎位)、地倉穴(嘴角兩旁一厘米)、頰車穴(牙骹開合凹位)、下關穴(兩耳邊對上),以及手部的合谷穴。在頭頂的百匯穴和腳底的湧泉穴施 針,亦有助預防中風。

  此外,配合適當的中藥烹煮服用,可令治療效果更佳。「常用中藥有當歸尾、赤芍藥、地龍、紅花、桃仁和川芎等,當然用哪種中藥也要配合患者的身體狀況而定。」陳醫師強調。

  ■根據患者體質,利用針灸療法有助改善中風症狀。

  ■中醫認為飲適量酒精有助行氣活血,預防中風。

  ■冷天要特別注意保暖,尤其是長期病患者。

  ■平日多做運動可保持心血管健康,減低中風機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