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籲防 降溫易爆血管
(2010-11-09 08:13:01)
标签:
健康 |
西醫指與血壓有關
所謂「爆血管」,其實是指出血性中風。心臟專科醫生李沛然(上圖)指,雖然有研究顯示天氣冷會較多人中風,但西醫暫時仍認為,溫度與中風關係非特別 強,他表示:「暫時醫學並未有確實定論指天氣轉變與中風有明確關係,但透過觀察,冷天中風患者的數目確有增加。」李醫生指出,天氣變冷有機會增加「爆血 管」風險主要與血壓有關,由於天氣寒冷,為了減少熱量散失,皮下血管會收縮,而血管收縮便會令心臟泵血的阻力增加,引致血壓升高,增加爆血管的風險。
注意生活習慣
哪些人為中風的高危一族?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瘤、服食薄血藥等人士最為高危。另外,糖尿病
此外,部分生活習慣欠佳者也是中風的高危分子。李醫生強調,平日缺乏運動、愛吃鹽分高食物、壓力大、缺乏休息和肥胖人士,也容易有血壓高問題,增加中風風險。「中風大多沒有徵兆,不過,隨年齡增長,血管退化,中風的機會就愈大。」李補充。
中醫稱溫度為影響要素
寶血醫院
陳醫師指,中風的高危族當中包括吸煙人士,因為煙草中的焦油和尼古丁會刺激血管,令其收縮。因此,他建議吸煙者應盡量戒煙或減少吸食,至於五十歲以上 人士的肺、脾、腎都比較弱,水道不通,容易積水成痰,壓逼血管。建議他們可以配合適當飲食和運動,也可食用一些活血行氣的食物,以保持肌肉及血管壁的彈 性。
針灸治療助改善
中醫角度上,中風後可以利用針灸幫助治療。「針灸治療亦須視乎患者體質,分寒、熱、表、裏、虛、實、陰、陽,稱為八綱辨證。如果是虛症,即患者為氣 虛、血虛,所謂虛則補之,就要利用補法;相反,如果是實症,即患者精神較飽滿,正氣未衰,就要用瀉法。」陳稱。針灸治療常用的穴位包括頭頂的百匯穴、頭維 穴(兩邊額角轉彎位)、地倉穴(嘴角兩旁一厘米)、頰車穴(牙骹開合凹位)、下關穴(兩耳邊對上),以及手部的合谷穴。在頭頂的百匯穴和腳底的湧泉穴施 針,亦有助預防中風。
此外,配合適當的中藥烹煮服用,可令治療效果更佳。「常用中藥有當歸尾、赤芍藥、地龍、紅花、桃仁和川芎等,當然用哪種中藥也要配合患者的身體狀況而定。」陳醫師強調。
■根據患者體質,利用針灸療法有助改善中風症狀。
■中醫認為飲適量酒精有助行氣活血,預防中風。
■冷天要特別注意保暖,尤其是長期病患者。
■平日多做運動可保持心血管健康,減低中風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