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止楚攻宋”中看墨子的智慧和带给我们的启示

(2011-11-07 13:14:00)
标签:

墨子

墨家

墨子思想

兼爱

兼相爱

交相利

平等

正义

公正

止楚攻宋

分类: 墨子思想原创文章

原文: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馀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馀,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墨子的智慧:

  在墨子与公输盘的对话中,墨子先以北方有一人侮辱我,我愿奉献十镒黄金做为答谢,要求公输盘杀掉那人为诱饵,使公输盘“不悦”,继而逼公输盘说出“我奉行义理绝不杀人”的话,激怒公输盘,这样公输盘就落入了墨子布好的局。紧接着墨子话锋一转,直入正题,指出杀一人是谓“不义”,兴师侵略宋国,杀死更多的平民百姓是谓更大的“不义”,道出楚攻伐宋的种种不义之行,最后以“义不杀少而杀众”使公输盘不能自圆其说,无言以对,不得不把责任推给楚王,说是楚王要攻打宋国的。

 

原文: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百百里,此犹文轩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三事言之,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墨子的智慧:

  墨子是很善于举例的人,在与别人的辨论中,墨子经常靠举例的方法使对方不能自圆其说,陷入进退两难的矛盾之中。举例不仅可以很形像的阐明问题的实质,还可以迫使对方一步步的陷入到自己布好的局中。所以见到楚王后,墨子又例举了一个锦衣玉食、家产丰厚的富人却去偷窃穷邻居家的破车烂衣,向楚王发问:此为何若人?迫使楚王不得不说出“此人必为窃疾矣”。这就正中了墨子的下怀,接着墨子话峰一转,说楚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国力强盛,而宋国国小民寡、物产馈乏、国力弱小,强大的楚国毫无理由的去侵略弱小的宋国,不也像那富人一样“有窃疾”吗?墨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有两点:一是指出楚国的行为是不仁不义的侵略战争,在道义上是行不通的,首先从道义方面进行谴责。二是为了不使楚王过于颜面扫地,又对楚国大加攒扬一番,满足了楚王做为大国之君的虚荣心。在墨子的巧辨之下,楚王也和公输盘一样陷入了前后矛盾之中,不能自圆其说,只好把责任又推给了公输盘,说是公输盘的云梯车已经造好了,必攻宋。

 

原文: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馀。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墨子的智慧:

  但是楚王和公输盘绝不会因在道义上的失败而放弃侵略宋国之心,对于强大而又顽固之敌,只是在道义上进行谴责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去压制它,才有可能迫使侵略者放弃勃勃野心。因为墨子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与公输盘进行了模拟攻防战,虽然这只是纸上谈兵,然而却是一次战术上的较量,在较量中灭掉了公输盘倚仗云梯车攻宋的嚣张气焰。也迫使楚王意识到云梯车并不是什么攻城的万能之物。而楚王和公输盘还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竟想杀掉墨子,以为这样破解云梯车的方法就不能使用,宋国就不能保卫,。而墨子在冒着生命危险来楚之前已经命其弟子禽滑厘带领三百墨者守于宋城,做好应对楚国侵略的准备,这也是墨子的先见之明。所以墨子才敢于说“虽杀臣,不能绝也”。面对道义上的失败和实力上的制约,楚王在权衡利敝之后不得不做出不攻打宋国的决定。

 

原文: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墨子的智慧:

  墨子回国途中路过宋国,遇到大雨,想在宋国避雨,而守卫宋城的士兵不让墨子入内。这正说明了墨子“止楚攻宋”不是受到宋国的指使,与宋国之间没有利益关系。而完全是因为其渴望和平,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墨子的“义”不仅是说出来的,更是用生命和实际行动实践着“兼爱·非攻”的主张。

 

“止楚攻宋”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道义很重要,实力更重要。

  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兼爱·非攻”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楚王和公输盘的阴险狡诈,从而说明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墨子对战争的性质看得很清楚,他能明确指出楚攻宋之不义,因而他不辞辛劳,长途跋涉赶到楚国都城,以实际行动去制止战争的发生。正因为墨子站在正义的一边,所以自始至终,都以主动进攻的姿态向公输盘及楚王进行了无可调和的斗争,而且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当时楚大宋小,楚强宋弱,而且楚攻宋之心蓄谋已久,要想制止这场战争的发生,是一件极为不易的事。然而墨子终于制止了这场战争。这固然同墨子的机智善辩颇有关系,但更重要的却在于他能够针对敌方的要害展开攻势。首先从道义上击败敌人,但仅仅有道义还是不够的,想要制止战争的发生,最重要的还是实力!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就是再能巧言善辨之人,也没有办法制约住对方的行为,所以实力应是放在第一位的。试想:如果墨子没有破了公输盘的攻城之术,没有命三百墨者守卫宋城,没有与楚国相对抗的实力,光凭道义,楚王会停止攻宋的计划吗?界时可能连命都不保!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国与国的外交凭借的是实力,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的交往其实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在社会中就不可能生活的太好,有可能连生存都成问题。所以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使自己在社会竞争中更好的生存,使自己更有尊严的生活!使自己拥有优越的生活品质。还要积极锻炼身体,使自己拥有一个强壮的体魄,这样才有能力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才能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活下去!

 

二、墨子的先理后兵。

  墨子在会见公输盘和楚王时,并没有因自己站在正义的一方而对他们大加指责,而是先以理说服之,使公输盘和楚王自相矛盾,无言以对。但楚王是不会轻易放弃攻宋计划的,所以在讲道理行不通的情况下,墨子采取了强硬措施,与公输盘进行了模拟实战,以战术的胜利向楚王示威,最后以防御战争相威胁,在墨家强大的实力面前,迫使楚王让步,放弃攻宋的计划。这就是墨子的“先理后兵”之术。

  我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靠“讲道理”,如果你不讲道理、他不讲道理、大家都不讲道理,就会使社会陷于混乱。但很多时候,光靠“讲道理”是行不通的,我们这个社会没有《新闻联播》里报道的那样美好,在面对不讲道理的人时,只能像墨子那样采取强硬措施,凭借自己的实力压制住对方。墨家不轻易使用暴力的手段去解决问题,但并不是说墨家不会使用暴力,在墨子的“非攻”思想中,还隐藏着“诛暴”的含义。所以在社会生活中,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可以“以暴抑暴”,这才是墨子“先理后兵”的意义。

 

三、墨子的低调做人与高调处事。

  墨子在归国途中,路遇大雨,想到宋城避雨,但守城的士兵不准墨子进城。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估计早就恼羞成怒了。我冒着生命危险,把宋国从危机之中拯救出来,你们反倒不让我进城避雨,是何道理?而墨子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一个人默默的转身离去。这就是墨子做为圣人高尚的地方,也是墨子为人的低调。墨子所行的是天下之公利,是大义,绝不会因为某个人不准其入城避雨就恼怒,更不会抱怨、憎恨任何人。而与墨子为人的低调相比,其“止楚攻宋”可谓是处事高调。

  所以我们在现代生活中也应该学习墨子的这种“低调做人、高调处事”的品质,在为人方面尽量低调。低调不是什么都不说,而是不该说的话不要去说、不该做的事不要去做,而该说的话一定要说、该做的事一定要做好。不要动不动的就抱怨这个不好、那个不对,大度一些,把心态放平和是很重要的,就像墨子那样,在做事方面高调务实,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才是墨者的品质与精神! 

 

墨者云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