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式围观”——拷问国人公德

(图片来自网络,诚谢原作者)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好汉歌》里的歌词。而在现实中,有时候大家在路上见了不平事,却并不出手,却只是看看而已。
前两天,在福建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事。2月17日中午,民警游文明在路上发现有两个人在偷车,便上前拦截。当时他正在休假,穿着便衣。在和嫌疑人的扭打中,他多次向路人求援,却只遭遇了"围观",没有一个人出手相助。我们不禁产生疑问,为何如此多的围观者却没有人愿意出来帮忙呢?据围观者表示是不想得罪人,害怕歹徒报复或者伤害,由于“怕事儿”,所以见义勇为的人一个也没有。(东北网)
这种“事不关己,不要惹事”的想法已经在公众心里根深蒂固,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是这种想法,我们也可以称它为“中国式围观”。可能很多人觉得我们是小题大做,但我并不这么认为,见义勇为是最基本的公共道德意识,是中华五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传诵和发扬,不应该因为大众“害怕”的心理而让它变得越来越微弱。
在网络上,“围观”行为很流行。随便转发一条微博、添加一个“围观”图标,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围观。甚至因为这些网上“围观”,才能使得不少事情、不少问题迫于这些压力得以完成。但回到现实社会中,依靠“围观”往往是行不通的,它并不能解决问题。
见义勇为是当今社会的“正能量”,我们提倡见义勇为行为。市民如果遇到民警需要帮助的情况,没办法进行援助的可以拨打110,替民警报警增加后援力量。不过同时我也建议市民,见义勇为最好要智斗,不要盲目与犯罪分子硬拼,可以采取尾随跟踪、拨打110报警的方式,在能够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为社会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