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宝锤”下,请留情!

(图片来自网络,诚谢原作者)
近日,主持人王刚被指在鉴宝节目中砸碎了多件珍贵文物。虽然节目组一再声称鉴定过程严谨,每件文物都会经过3-5位专家鉴定,不可能砸错。但是一位文物鉴定专家兼藏家称,自己一件被砸的元青花瓷器是真品,会去牛津大学做鉴定。著名收藏家姚政也称砸掉的“赝品”中不少是真品且不乏珍品。(黄河新闻网)
那么,王刚的紫金锤到底是“护宝锤”还是“砸宝锤”?我们不得而知。其实对于王刚的鉴赏和收藏造诣,我们没有怀疑,他毕竟只是一个“持锤者”。值得怀疑的是电视节目里的专家,他们的目的其实不再是单纯地鉴定宝物了,而是为了自身的曝光率、出场费和电视台的收视率,他们的鉴宝水平已经是大打折扣了。他们的鉴定能“一锤定音”吗?不能。
再说,是赝品就一定要砸掉吗?其实不然,赝品的诞生是对前人的一种学习和传承,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无论是古代文物还是现代艺术品,这一砸都是一种破坏和毁灭,都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一种破坏。赝品本身其实没有罪,它也是艺术家的心血,只要不是用它干违法勾当,冒充真品,谁也无法剥夺其作为艺术品鉴赏的价值。
更何况砸错真品谁能负责呢?破镜难圆、覆水难收,一件文物砸毁了就不可能复原。尽管节目组回应称“砸错的可能性连0.1%的几率都没有”,但再小的砸错几率都存在破坏文物的潜在可能。事实上,很多专家都太过武断,认为民间收藏品大都是赝品,以至于被用以各种不负责任的方式给毁灭了。可是民间收藏品有相当数量都是珍品,我们不但没有好好珍惜,反而将它们毁灭掉,甚至让它们流落海外,成为外国博物馆的藏品。
我认为在砸掉所谓“赝品”的同时,应该思考一下,这样做有何意义?真品和赝品,最终结论应该是现代科技手段和鉴赏家的丰富经验共同决定的,否则仅凭几位“半吊子”专家和王刚的紫金锤就一砸定命运,那就太武断了。我们在对待这些民间收藏品,甚至是所谓赝品的时候,先不要忙着否定,忙着砸掉它们,毕竟一件艺术品的诞生都是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应该安下心来,本着科学鉴定的态度好好研究。安排这些收藏品并不是单纯“真假”二字就可以决定的,它们需要我们的认可,需要我们的善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