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蛇虫开始活跃 出游踏青小心被叮咬
春天蛇类开始结束冬眠,活动日渐频繁,尤其是易在草丛、河边、树丛、墙脚、菜园等地出没。随着天气转暖,外出踏青的人增多。近期因游玩被蛇咬伤的“驴友”数量呈增多趋势,所以外出踏青时,对这些地方要留心。在遭遇突发蛇咬伤后,不要惊慌,避免奔跑、走动让身体血液循环加快。蛇咬伤严重者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须尽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切记不可拖延,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可见蛇给人们带来的心理阴影是多么的深刻,因此提醒广大旅游爱好者,早春外出踏青要谨防被蛇咬伤。
一、预防蛇咬的方法
1、户外旅游的时候,特别是在茂密的森林,尽量避免在草丛里行军或休息,避免抓着树枝借力,在伐取灌木、采摘水果前要小心观察,最好手上有根拐杖,做适度的“探测”活动,千万不要出现蛇发现了你而你却没有发现它的情况。
2、严密保护脚踝,80%以上的咬伤部位在膝盖以下,最好是穿高帮鞋、长衣、长裤,此外,还应戴帽、扣紧衣领、袖口、裤口。
3、除眼镜蛇外,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所以遇到蛇时,如果它没有主动攻击你,千万不要“打草惊蛇”,最好的方式就是逃离现场。更不要想灭了它,因为一旦动起手来,受伤的很可能是你自己。若被蛇追赶,应及时向山坡上跑或转弯再跑,不要直线跑或者向山下坡跑。
4、春季是蛇活动的频繁期,也是蛇伤发病的高峰期。特别是在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时蛇经常出洞活动。雨前、雨后、洪水过后的时间内要特别注意防蛇。
5、如果来不及躲避,就把手里的物品往它旁边扔过去,转移它的注意力,或是赶紧脱下外套,把衣服朝它扔过去蒙避它。
6、选择宿营地应避开蛇鼠洞多、乱石堆或灌木从等地带。营地周围的杂草应铲除干净,另外,一条较深的排水沟也能较好的防止蛇的入侵。
7、在营地周围撒上下列物品的一种或数种:雄黄、石灰粉、草木灰、水浸湿了的烟叶。
8、在使用包裹前要小心查看一遍,蛇类很可能就躲在下面。露营时应将帐篷拉链完全合上,睡在帐篷中间地段。睡前检查床铺,压好帐篷,早晨起来检查鞋子。万一发现蛇,可迅速退后,保持一定距离。
9、若打地铺,可用树枝、树叶或细竹垫铺,尽量不要用杂草。临睡前要先在地上敲打,清除爬上的昆虫。醒来时,应首先仔细的察看身体周围,否则附近若有蛇或昆虫会被突然的活动惊动。
10、注意保持营地的清洁,所有垃圾必须及时掩埋。因为只要有星点的油脂,就有可能把蚂蚁引来,蚂蚁又会将蜥蜴引来,而蜥蜴又会把蛇引来。注意不要用火烧鱼骨头,这种气味也会把蛇引来。
11、外出旅游,身边要准备好防蛇药,如雄黄大蒜球挂在腰间或脚脖子上、风油精涂在脚脖子和身体裸露处可以有效的吓阻蛇,带上蛇药片,以防被蛇咬后可以快速解毒。
二、被蛇咬后的治疗方法
1、早期结扎:被毒蛇亲吻后,应立即用柔软的绳子或乳胶管,在伤口上方超过一个关节结扎,结扎的动作要迅速,最好在咬伤后2—5分钟完成,此后每隔15—20分钟,放松1—2分钟,在应用有效的蛇药30分钟后,可去掉结扎。
2、冲洗伤口:结扎后,可用清水、冷开水、冷开水加食盐或肥皂水冲洗伤口,若用双氧水、1:500高锰酸钾液冲洗更好。
3、刀刺排毒:在经过冲洗处理后,应用干净的利器挑破伤口,同时在伤口周围的皮肤上,挑破如米粒大小数处。或以牙痕为中心作“*”型切开。用刀时不宜刺的太深,以免伤及血管。有条件的可以将伤口浸于冷盐水中,从上而下的向伤口挤压20分钟左右,使毒液排出。也可以用口直接吸毒,但必须注意安全,边吸边吐,每次都用清水漱口,若口内有溃疡或龋齿,禁止用口吸毒。
三、识别毒蛇
毒蛇的标志器官是毒牙,按其形态,可以分为沟牙和管牙,按其在上额骨着生的位置,可分为前毒牙和后毒牙。但是这种鉴别在应用上很不方便。另一种方法是从蛇的外形和色斑上来鉴别。
几种常见毒蛇的识别方法:
通身绿色为主:竹叶青。分布我国南部,长江流域,受惊时逃跑。咬伤症状相对较轻。
通身黑色为主,竖起,扁颈:眼镜蛇。分布我国长江以南,性情凶猛,能长时间对峙,喷射毒液,但不主动袭击人。咬伤症状为伤口组织坏死,胸闷,高热,呼吸困难。
通身黑褐色为主,竖起,扁颈:眼镜王蛇。分布我国南方。性情凶猛,为毒蛇中体型最大的。主动袭击,紧咬不放。症状为发病特急,很快死亡,碰到这类蛇咬伤,除积极抢救外,还要祈祷好的运气。
背面黑色,有许多白横纹:银环蛇。分布长江以南,受惊时逃跑,但太近时会张口咬人。咬伤多见。伤口不肿、不痛,数小时后全身瘫痪,呼吸停止。
背面黑色,有许多黄横纹:金环蛇。分布长江以南。其余类似银环蛇。
通身棕褐色为主,头大,三角形:蝮蛇。分布全国各地甚至生活于海拔4000米的丽江雪山上。受惊时多逃跑,不主动袭击。症状发病凶,全身出血,伤口剧痛、组织坏死。
通身棕褐色为主,头大,三角形,鼻子上翘(看上去象叼个烟头):尖吻蝮(五步蛇)凶狠,主动袭击,症状发病凶,全身出血,伤口剧痛、组织坏死。
通身棕褐色为主,头三角形略长:蝰蛇。受惊时,能长时间对峙。症状类似五步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