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馨提示:清明寻春需防三类新陷阱

(图片来自网络,诚谢原作者)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此时,一些不法分子也看中了这份“春色”。
清明节出游踏青,要注意三类新陷阱:
一、网上卖电子门票,假的!
案例:小明打算到A市一风景区度周末,他从一家旅游网站上“预订”了该风景区的门票、住宿和正餐。汇完订金后,小明收到一串“密码”,对方说这是“电子门票”。结果,小明来到风景区,向工作人员出示“电子门票”后,才知道景区根本没有“电子门票”。
现象:很多人出行前,习惯在网上查询目的地的相关情况。通常,各景区会推出“预订打折”、“订餐优惠”等促销活动,但需要警惕的是,不法分子往往会通过假冒网站、虚假链接,贩售假冒优惠券或电子门票,诈骗钱财。
提醒:游客最好在出行前,先和目的地联系,询问优惠事宜,避免上当。
二、陌生驴友结伴出游,危险!
案例:如今,很多人喜欢和陌生驴友结伴出游,体验新鲜与刺激感,小红就因此成为受害者。她在户外论坛结识了三名网聊“好友”,并相约一同爬山。没想到,爬到半山腰,三人抢走了小红的全部财物。
现象:当下,随着网络交友的流行,摩托游、自驾游以及网络玩家发起的真人CS、魔兽游等网友聚会频繁。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身份,骗取网友信任,从而诈骗、盗窃甚至抢劫。
提醒:网络交友要牢记三点:不轻易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谨慎对待对方提出的各种要求,尤其是借钱或见面;参加网友聚会,最好不要一个人,也不要去偏僻的地方,有可疑情况,立刻报警。
三、半路“好心”拼车,当心!
案例:小新和女朋友到一山区景点游玩,停靠在山路边的车主主动招呼他们,称自己也是来旅游,为了节省油钱,车主希望能够和他们拼车。经过协商,小新付了30元车费。谁知,走到一半,车主要小新再交50元,否则就下车。看着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路,小新无奈只好同意。
现象:经过重拳治理,景区门口的“黑车”、“黑导游”明显减少,但其中仍有一些人向景区内纵深,并以“拼车同游”为名,骗取游客高额车费,如果游客拒绝,对方就会以“不开车”或其他方式相威胁。
提醒:游客如果自驾车出行,车辆一定要停放在有人看管的正规停车场;如果选择拼车,出发前,一定要先核实车主和同车人的身份信息,如果条件允许,最好签一份“拼车”协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保证自身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
非常感谢《大连文学》圈子 “大唐芙蓉”等老师的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