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请警惕针对高校新生的诈骗

标签:
高校新生入学防范诈骗陈某上门推销移动公司杂谈 |
分类: 预警提示 |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图片作者)
【案例回放】
1. 学生张某是某高校的大一新生,在乘坐接送新生的校车上,有位自称是学长的“男生”介绍,为方便新生与家人的联系,移动公司特别推出“充300送400”的话费充值活动,充值点就在学校门口。张某心想蛮合算的,到校后就随一些新生到校门口的充值点办理了业务。当时,充值点工作人员称,话费一周之内到账。可是一周之后仍然没有话费到账。打电话询问移动公司才知道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业务,张某方知上当受骗。
2. 大学报到第一天,池同学一人在宿舍收拾床铺,这时进来一女生,自称是大三的学姐。说鼓励新生创业,给自己赚点零花钱。随后给池同学看了一些精美的文具,说有一批品质较好的文化用品可以低价转让给同学代销,除了成本之外,赚的钱全归池同学自己。刚入学的池姓同学信以为真,花1500元买了该女生手上货物。打开包装才发现是次品时,立马去宿舍楼内寻找,该女子早已不见了踪影。
3. 小顾今年参加了高考,成绩还不错,考上了自己满意的学校。前两天,他连续收到了三条学校催他上交学费的短信:让小顾尽快把学费打到某银行账号里,以免影响到办理入学手续。之后又连续催了两次。这让小顾产生了怀疑,在问过同学之后,发现对方是骗子。
4. 某大学科技学院大一新生陈某遇到这样的事:新生报到后,有人挨个寝室敲门,要求新生“填表格”,新生误以为是学校要求填写的,就把个人信息毫不保留的“告诉”了对方。几天后家里的父母就收到了要求汇款的诈骗短信。
5. 某高校学生陈某接到一个电话,称她的手机与别人的手机串号了,需关机3小时,陈随即关机。3小时后,陈某一开机便接到母亲的电话:一自称学校某系主任的人给家里打电话,说陈某因车祸住院抢救急需9万元,陈某的母亲当时给孩子打电话不通,即按其提供的银行帐号汇出9万元。得知被骗后,陈某的母亲立即向当地警方报案,但为时已晚,嫌疑人已将所汇9万元从银行提走。
【案件分析】
这些案件中,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出远门,涉世未深;或者刚刚成年,渴望证明自己能够独立赚钱;又或是家长对孩子的不放心,出事后易慌乱的心理来进行一系列的诈骗。
【警方提醒】
1、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贪图优惠和方便,办理业务要到正规的营业厅办理。
2、不要随意告知陌生人自己的姓名及个人情况,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或者其他联系方式;手机中父母亲戚最好用真名显示,不要写爸爸,妈妈之类容易知道与你关系的字眼。
3、为取得你的信任,对方会提供一些伪造的证件(身份证、学生证等),这时应仔细辨别其真伪,防止受骗;
4、天上不掉馅饼、拒绝上门推销!上门推销物品不要轻易购买,如签字笔、笔记本、相册、钢笔等文具、化妆品、洗发水、运动鞋,或笔记本电脑等物品,极有可能以伪劣产品或数量短缺等方式进行诈骗。
5、遇到骗子时不要慌张,找机会第一时间向警方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