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其羡慕别人的钻石项链,不如守好自己手中的珍珠

(2018-01-28 00:20:46)
分类: 英伦生活

因为考试有幸读到英文版的莫泊桑的《项链》,原版是法文版的,可惜我从来没有机会读到。记得读书时候学习这篇文章,大概就一个主题,那就是虚荣的代价,基本是一个基调,批判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若干年读到,还是被深深的打动了,而且感受非常不一样,上学那时候太小不经事,被老师拉着走,什么文章中心思想都是被传输的,根本没有自己的想法,现在再读到的时候,三十多岁,见识了一下世界,有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反而非常同情玛蒂尔德,最重要的是几百年过去的今天,我们的周围又有多少这样的故事不断上演,只是形式不一样了。

 

其实每个女人都是玛蒂尔德,因为没有女人是不爱虚荣的,虚荣心是女人的本质。玛蒂尔德没有好的出身,她的父亲是个小小公务员,因为家庭出身卑微,即使她面容姣好,举止优雅,可是也不能跨越等级,跻身上层社会,没有丰厚的嫁妆,她也只能嫁给她同等级的人,一个小小的公务员,可是她并不就此安心,时常憧憬上层社会的奢华,对所处的周围充满厌恶,可是又很无奈,她的丈夫为了讨好她,争取到了一次舞会邀请函,她却伤心得不能自已,因为既没有华服也没有贵重的首饰,为此她的丈夫慷慨解囊,为她置办一条裙子,并且建议她向她的贵族朋友借了钻石项链。那一晚的舞会她光彩夺目,全场焦点,彻底满足她渴望关注和认可的心,她心花怒放,心满意足,凌晨四点才结束,回家的路上发现项链丢失,从此开始十年苦难生活,只为清除为这项链所付出的债务,曾经五指不沾阳春水的姑娘,辞掉家里的丫鬟,自己做所有重活,俨然一副家庭主妇的样子,十年之后,再看到自己如花美眷的故友,依然美貌如花,依然阔太太的样子,然后说那是一条假的项链。

 

这次读完后,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悲催的故事,甚至特别同情和理解玛蒂尔德,反而认为这是很正面的。玛蒂尔德的虚荣没有错,社会等级根深蒂固,即使今天也依然存在,她也是这社会的受害者,她想嫁的好,赢得有钱人的注意,只不过是想证明她的容貌,又或者她的品味,这完全可以理解,不像当下很多的女孩为了名利,不惜代价,甚至将婚姻明码标价,所以她还没有触及到伦理道德方面。再者,因为一条昂贵的项链,她变得成熟,好像安然的接受这样的命运,并且俯下身来安心生活,在这十年艰苦生活里,展示出她的能力和内心的强大,这都是值得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等于把她将幻想拉回现实,她也生活得很好,我认为这就是生活的历练,即使没有项链,时间也可以慢慢磨平一个人的内心,让她认清眼前的生活,不再做不切实际的梦,不再心生厌恶,而是埋下头去,认真做好手边的事,只不过巨额债务让她不再对生活抱有幻想,而是偶尔会回看当年那场欢愉的舞会。

 

我想到去年读过的约翰 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珍珠》,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渔夫的儿子小狗子被蝎子咬伤,需要钱医治,KINO去看医生,医生要钱才能看,KINO就努力潜水,终于发现了一颗小镇上有史以来最大的珍珠,一夜之间,消息四散开来,医生一改态度,上门来给小狗子看病,想要购买珍珠的人络绎不绝,随之而惹来的也是杀身之祸,有人在他去往小镇的路上,安排了好几个杀手,他和他的妻子经过好几天的挣扎,虽然幸免却失去了他们心爱的儿子,终于在某个深夜,他们将珍珠扔进大海里,当时读完这个故事,就好像读了伊索寓言一样,非常震撼,斯坦贝克大概是我最喜欢的美国作家,他的人鼠之间是英国中学英语课的教材,他的文字精炼,故事短小精悍,却又寓意无穷,读完后好几天我都在思考,人生里我们有多少珍珠,有看见的,还有看不见的。

 

大概最近又看多了些别人的故事,好像忽然明年人生的很多道理。三十而立,好像也是说明白了人的成熟,也明白个人的局限,很多事情都不在自己的控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还有就是不再被表现所蒙蔽,再没有时间关注别人的八卦,全心全意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安然的度日也是一种很好的姿态。可能是我更明白,别人的钻石项链不管真假,那也只是别人的,适不适合自己就不知道了,别人带着舒不舒服也无关紧要,而最重要的是知道,我也有珍珠,而且非常大,非常宝贵,价值连城,所以我很满足,我只想好好爱惜她,爱惜我们的财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