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逛某公园春节宫市。在仿古街的氛围里,穿旗装的商家小贩,叫卖着风车、面人、糖葫芦之类的传统玩意,也有老北京风味小吃和各种兔年吉祥物件。大人还可陪孩子玩冰车,全家一块高兴。
出仿古街往南上台阶,空地上有俩场子。东边戏台演杂耍、相声。相声演员说的是,餐桌上有客人要求分菜,服务员为难,问:“七个王八蛋八位客人怎么分?”接下来又有“我是你爸”、“你爸是我”之类的调侃。没新段子。西边场子表演皇帝一家子出游。过年了,拉皇帝出来溜达,与民同乐。皇帝看上去七八十岁,后妃、宫女年龄也得六十往上。难为这些老年朋友,大过年的涂脂抹粉,身穿不大合体的化纤戏装,带着不大自然的表情,排着队伍在游客面前转圈走过。领路的老太监时不时地吆喝一声:“皇帝出宫喽!”
时代往往被时尚所忽略。清帝逊位已逾百年,皇帝和他的家眷老了,人缘反而越来越好。来到公元21世纪,复古文化风靡神州大地。尤其年节期间,上到拜天祭祖,下至集市庙会,帝王、财神的身影无处不在。不过风光过后,也有点难以为继。以装扮神仙皇帝为例,先前倒还认真,主角由专业演员扮演,多少有点台词功夫;后来虽顾不上讲究,也要找些气质长相顺眼的姑娘小伙出镜;到最后什么都不在乎,直接让毫无表演细胞的老头老太上阵,多少有点啃老嫌疑。也许是现在的年轻人不稀罕出演这种空洞乏味的角色,换句话说,这些角色原本也不存在某些人想象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文化创新从来艰难,贩卖点古玩也能理解。忽略价值观的某些先天不足,整个走过场的表演,外加一句“皇帝出宫”的台词,还算短小简单。也许在百姓眼里,皇家生活没那么复杂。简而言之,不过是“皇帝出宫”而已。这样一种似乎没有看点的玩闹表演,为何有众多游人驻足观看,还有电视台出现场,大概是能够满足看热闹的心理吧。就像许多正常人去看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人体文物,看一眼是必须的,至于欣赏就免谈了,没有必要看完之后还去赞美她的容颜。不过,万一真有哪个台决定播出皇帝出游这一幕,千万记着校对字幕,莫把“皇帝出宫”误为“皇帝出恭”,谨防搞臭了传统文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