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高阁寺

标签:
安阳高阁寺赵王府朱高燧彰德府杂谈 |
分类: 古迹杂陈 |
前年去安阳,未把殷墟列为必游之地,反将赵康王墓、袁林、天宁寺塔、高阁寺作为必去游赏的地点。就好像我的游成都城,也没有去金沙遗址、杜甫草堂。这些博物馆、国家级的大景点,到并不着急,那些荒野陋巷中岌岌可危的随时可丢可拆可倒坏的“非国保”,才正是当务之急所在。晚去几月、几天,都可能因人力自然,消失的寻不到影踪了。安阳来说,明代赵藩诸王墓遗址,即属此列。高阁寺虽无虞拆迁,但“保护性破坏”如定兴义慈惠石柱、丰台刘秉权墓、正定古城墙等等罔顾修旧如旧的惯例将古物修建的锃新瓦亮的情形,却是说来即来、毫无犹豫的。高阁寺在安阳城文源高中之内,紧邻城中仿古繁华的大街,若哪日宣布修缮之,则古迹的灵魂与风骨,便丢失了,对我来说,也就没什么再可赏玩的东西了。
高阁寺的历史是明代第二次所建赵藩的历史。高阁寺并不是寺庙,而是原明成祖第三子、赵王朱高燧在彰德府所营王府的一部,原称大士阁,传为历代赵王召见下属之所在。明代的藩王府、墓园建筑,保存的不多,就王府来看,粗数之下,有卫辉市中的那一座望京楼(潞藩)、青州城内的两架石牌坊(衡藩)、襄阳府里的一块绿影壁(襄藩),再就是大同的龙璧(代藩)、洛阳的狮子(福藩)、桂林的独秀峰(靖江藩)、和这处安阳的高阁寺(赵藩),都多多少少的把明代藩王府的零零碎碎记录、流传至今——按此,潞藩的望京楼与赵藩的高阁寺,还都孑遗下一座像样的建筑来,到真正算是幸运了。高阁寺建于成化六年,清乾隆、光绪间,曾重修。通高二十米余,为高台楼阁式建筑,重檐歇山琉璃瓦顶,台基八米。南设石阶三十二级,石阶及承台两围,环护石拦。殿阁底基有石浮雕装饰,为游龙与梵文若干。雕刻细腻而真实,仿若正欲飞升之象。阁正面置门,进深面阔各三间。明间与次间用木柱四根,直达阁顶四架梁下。四根金柱承托上檐五架梁,斗拱精巧复杂。为安阳市中明代建筑之典范作品。
我当日先去赵康王墓,继而袁林、天宁寺塔,午后正燥热难耐之时,行至塔东,见路旁一阁雕梁画栋、精巧绝伦,于是寻路参观之。高阁寺今在一中学内,正门即学校大门,与门人磋商后,入内参观。当日学生放假,虽院内尚有补课加班的学生,但高阁寺所在最后一进院中却四下无人、冷冷清清。我沿高高的、斑驳而古拙的台阶一步步登上去,见到殿基所雕造的如生的游龙,虽无一丝风,却感到龙腾雨落一般,激荡磅礴。
我缓步走下台来,再望一眼这尊贵的建筑,当走出校门的时候,天上真的落下了点点滴滴的细雨来。
在街上见到的高阁寺,也是拍摄高阁寺最好的角度了……
高阁寺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与孟津的东汉石象一个级别。
台阶栏杆上的石狮子。
游龙其一。
建筑上的梵文。这是明代即有的还是清代重修时雕造的呢?
游龙其二。
高阁寺的正门,但有锁,进不去。殿内我看了一下,好像是翻新比较严重。
在台阶下看高阁寺。
台阶中央的凹槽,是如何造成的呢?
在高阁寺前拍摄的样子,没有角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