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港的莫英墓

标签:
石门双泉寺山场白石港莫英墓杂谈 |
分类: 明代墓葬精华 |
墓在山中,林泉野树,松石荒径,正是故都北京的秋时,乡野山谷的大美胜景。墓若在平原,无论风景平凡,或者庄严肃静,都不如在山中。仿佛墓这样建筑,就应在青色或黛色的山野上,向南的阳坡,高高低低的展列成一片白石的行道,才最该是它的样子。而且探索的时候,还一定要翻山、越岭、循几条早由山棘刺藤掩蔽的路,废去半日或几个钟头,才豁然开朗的在游访者的眼前现出几件灰白色的古物来,这样的探墓,才把古墓的某种静谧与神圣,挥散的淋漓尽致了。
白石港的莫英墓,就是这样一处所在。我觉得莫英墓的神秘,是因为大约三两次的寻访以后,才得见到那久闻而未见的石门。这石门的照片,附在《北京文物胜迹大全石景山区》卷中对莫英墓的介绍文章中间,读那一篇文字的时候,知道明代太监白石主人莫英,选这一片山场作自己百年吉壤,是因相中了这一片翠色林泉而流连不已。且所附照片中,不知什么地方的一座山中,竟有这一件白玉般细腻雕琢的石门,对我这样的好古者来说,不去看一看,是怎样也不行的。第一次去这附近,远远的路上,一位山民遥指北方的山坡,隐隐约约的见到苍翠中仿若有一丝白的痕迹,那就是白石港。天气不好,于是未去。第二次是拟去白石港,但中途改了方向,见到海城鲍氏家祠。第三次的时候,与风哥、侯磊等,先以莫英墓为中点,再以李荣墓为目的,才一日访得两座我向往已久的明墓,颇值得记录下其中的点点滴滴。
我们入山的地方选在双泉寺。双泉寺以金章宗八大水院之双水院而闻名,这寺庙小巧玲珑,然颓废破败,听闻近日修葺了,也见到一些新照片,觉得失掉不少古意。寺后山崖上,有“翠微山”摩崖,我诸人本以摩崖为第一站,无奈山路逶迤,错综复杂,走不几步,就离开了双泉寺好远,于是干脆放弃,直奔白石港。我印象中,从双泉寺入山,大约要走一小时山路,越过一处小山涧,再不多远,就是白石港了。白石港不知是先有的这名字,还是先有的莫英墓石雕,这片山场因莫英墓的建设,确有人工修整的痕迹。山被开成约三、四级台地,第一处台地上,就是那道白玉石门。这种石门在明墓使用较多,与帝陵之中的火焰牌坊或明楼前之二柱门取意相似。石门左右原接以园寝石墙,现在早就塌毁的见不到了。石门柱上,左右曾各置小狮子一尊,门额坊有“总督粮储内官监太监莫公神道”,略漫漶,尚可辨读。石门以后,有一件三足的石鼎,体量硕大,完整无缺。雕琢精美华丽,有浓厚明时石刻风味。再向上,可以见到两通顷圮了的石碑,早或因岁月久远或被闲人敲毁的七零八落了。以后,就是莫英地宫,其形制较粗疏,是由山石所垒的棚板结构。盗匪去后,留下一处可容人的盗洞,入内看时,地宫中已经没有什么东西了。
莫英墓是适合走山后欣赏的旧墓,山中锻炼的累了,在正午的暖阳下,在莫英墓小憩,是件颇惬意的事情。
因山体塌陷的缘故,莫英墓石门显得高高在上。
可能是石门旁,原有石屏的底座残件。
石门上仅存的半个小狮子。
一进石门就能见到的三足石鼎。
比李荣墓碑略大的石碑残件。
可怜的赑屃。
地宫入口的样子。
地宫内部。
从洞口透入地宫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