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晋显陵

标签:
石敬瑭后晋显陵石陵乡石狮子华表冢杂谈 |
分类: 五代十国陵墓艺术 |
五代帝陵,多在河洛之周,今洛阳孟津有后唐陵寝、洛阳伊川有后梁陵寝、许昌禹州有后汉陵寝、郑州新郑有后周陵寝,洛阳宜阳有后晋陵寝。我多见对后周嵩庆懿顺四陵之记录文章,对后汉睿陵记录亦有,后唐徽陵筑于北邙之上,访问东汉北魏陵寝时,易于访求。而后梁朱温宣陵、后晋石敬瑭显陵,因其地理位置略远,且除陵寝以外周遭其余古迹不多、陵寝遗址观赏性较差,于是鲜少记录。此次河南行程第二日一早,便将洛阳西南宜阳县北石陵乡后晋显陵作为寻访目的。
那日洛阳一早便雾霭层层并阴雨霏霏,原以GPS导航,却有一路封闭不能行,早六时出发,至宜阳已约早八时,因道路封闭或崎岖难行,耽搁不少时间。过宜阳县,向石陵乡方向,山路起伏,路况先是良好,将到石陵乡,情况骤变,公路坑洼不平,加之雨水积聚,真难以前行。幸好路已不远,缓行约二十分钟,到达石陵乡中心。
整个石陵乡,破败不堪,道路路况之差,令人难以言说。石陵乡应是以石敬瑭之姓而得,后晋显陵,即在乡治以西,农田之上。在此地,村民对显陵皆熟悉,知是石敬瑭墓,也知具体方位。询问两次,找到前赴陵冢路口,于是停车步行,村野小路,雨浸后泥泞不堪,几步以后,感觉鞋底至少增高五公分有余,然因观陵心情急迫,也顾不得许多。石敬瑭之事迹,我绝不必赘言于此了,这位皇帝,将幽云十六州让与大辽国,使我故乡北京,再无宋代之物,于是直到我长至十几岁后,去过河北正定,才第一次与宋代造物有过接触。
书中言,后晋显陵因常年淤积,已将陵冢湮没过半,神道石刻,除华表二仅露一米五长度以外,皆埋没不见。我在村中问及此事时,一位大叔说,“柱子前几年还看得见,最近每年都淤上几十公分,现在还看不看得见不知道了”。到我们实地详查时,发现一根华表柱仅露出地面四十公分强,另一根已见不到。当年成书时出露尚有一米五十,十年间,埋没一米余,古今变迁,令人唏嘘。华表柱头雕刻形式同唐靖陵及宋代神道华表石刻类似,确为唐末五代造物风格。
华表据陵冢三百米余,今之冢旁,见不到任何人工造物,全部覆以野草,同伊川宣陵一样,没有设置任何文保标志。石敬瑭显陵地宫近年被盗,据村民言之,其中体量庞大,可以供小车调头,四壁皆有壁画,石门高度五米余,可见后晋帝陵营造亦工亦精,非因乱世草草为之。
后在回程路上,据陵约数公里某村中,见到石狮一对。看去即知为唐宋造物,石狮雕刻风格,全为唐风,两者雕造大小相类、样式不一,应为一牡一牝。石狮体量较唐靖陵石狮为大,确为唐末狮子雕刻风格,技法勉强、气势尚存,石狮双腿上似有八卦纹饰,因年久,头部已光滑如鉴。问之旁人,言是文革时期由显陵旁拉去,放置于此。又言显陵冢周有石狮多件,可知陵冢旁原应有四门,同唐宋陵制相同。显陵石狮,同宣陵石羊一样,为五代帝陵神道石刻遗存不多的文物精品,宜阳县、洛阳市、甚至河南省文物部门应对此加以重视,妥善加以保护为要。
(因近日石刻盗窃活动猖獗,为保护五代帝陵神道石刻,石狮照片拟不公布,见谅。)
由华表柱可以标定处后晋显陵神道长度。
埋没土中的、本应仰望视之的神道华表,今需俯身拍摄,令人感叹沧海桑田。
显陵封土。见到此地玉米低矮、小麦秸秆尚在,若此地种植春玉米,则大煞风景了~~真感谢运气,感谢上苍眷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