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退休不褪色,离岗亦有为——记四平市公安局退休干部赵志军的“银发”担当

(2025-10-27 14:16:26)

退休不褪色,离岗亦有为

   ——记四平市公安局退休干部赵志军的“银发”担当

                        魏晓光

在吉林四平,有一位让当地人由衷敬佩的退休干部他曾在公安战线奋战35载,用热血与忠诚守护一方平安;退休后初心不改,以满腔热忱投身公益、传承红色基因,用一言一行生动诠释着共产党员“退休不褪色,离岗亦有为”的使命担当。他,就是四平市公安局退休干部赵志军。

195412月出生的赵志军,人生轨迹始终与“责任”二字紧密相连1972年光荣入伍,把青春献给国防;1979年调入四平市公安局,自此开启35年漫长而辉煌的公安生涯。从政治处宣传干事到治安科副科长,从分局政委到交警支队政委,再到市公安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兼督察长,岗位在变,他的坚守从未改变。即便两次因公负伤,他仍先后42次立功受奖——1989年被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抗洪抢险模范”称号,2006年获评“全国公安系统纪检监察先进个人”并荣记二等功。多年风雨从警路,不仅磨炼了他钢铁般的意志,更铸就了他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

2015年,赵志军光荣退休,但他心中的“责任哨”从未下岗。接任市公安局关工委主任、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后,他迅速在新岗位上“归队”,继续以行动践行党员誓言。

 

投身志愿:以法治护航青春成长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给他们系好‘法治第一粒扣子’,比什么都重要。”这是赵志军担任关工委主任后常说的话。彼时,他身上因公负伤的旧疾时常发作,每天要靠吃药、贴止痛膏缓解疼痛,却从没想过“歇一歇”。为织密校园法治保护网,他牵头推动全市79名派出所所长全部兼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又在城乡校园打造12个特色普法基地,逐步构建起 “校所联动、全域覆盖”的校园法治教育体系。

为让法律知识“活”起来,赵志军紧扣青少年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案例教学+互动问答”的特色课程。十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四平200余所大中小学,累计开展法治课近千场、其他普法活动850余次,将法律的种子播撒进2万余名师生心田。课堂之外,他还带领团队延伸帮教触角5年间为在押人员及家属提供法律咨询340人次,成功化解社会矛盾100余起,提供关键线索助力破案78起。截至2024年,他的志愿服务时长已超4900小时。这份坚守,让他在2023年荣获中共吉林省委老干部局“银发先锋岗”个人称号——这是对他“护航青春”的最好认可。

 

著书建馆:用热忱守护公安历史

“四平公安的故事,不能断在我们这代人手里。” 赵志军对公安历史有着刻进骨子里的情感与责任感。从参加公安工作起,他就养成了“记录”的习惯,先后在各级媒体及报刊发表稿件1200余篇,用文字定格公安工作的点点滴滴。2019年,他牵头组织20余名离退休干部共同撰写回忆录,仅用两个月便完成20余万字的警史教材《金盾春秋》;此后又陆续撰写《警旅情怀》《警旅留痕》《无悔今生》《四平市区公安派出所历史组织沿革》等著作,这些书不仅是他个人从警生涯的缩影,更成为传承四平公安精神的“活教材”。

筹建警史馆时,赵志军更是拼尽全力。作为四级伤残人员,他不顾关节疼痛,白天奔波于21个派出所实地走访、征集实物,夜晚挑灯查阅档案、梳理史料。为制作派出所历史组织沿革展板,他逐字核对每一段历史、每一个姓名,最终完成的展板被干警们亲切称为 “派出所的家谱”。在他的推动下,四平市公安局、梨树县公安局警史馆先后建成;其中梨树县警史馆还加挂“梨树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牌子,在第四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期间获央视新闻专题报道。2024年,他又受邀参与双辽市公安局警史馆筹建,每周往返双辽3次,继续为公安历史“留根”。他撰写的《论四战四平中公安保卫工作历史意义和地位》《充分挖掘利用公安红色历史 赓续时代新使命》两篇论文,分别获首届人民公安史学术研讨会、人民公安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他本人也被公安部授予“人民公安史研究员”称号。

 

收集史料:用行动传播红色文化

“四平是英雄城,红色故事得有人讲、有人传。”退休后,赵志军又多了几个身份四平市政协顾问、四平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四平日报社特邀通讯员。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把“搜集红色史料”当成使命,先后十余次自费前往全省各荣军院,采访20余位参加过“四战四平”的老战士,不仅征集到军功章、纪念章等珍贵文物,更记录下许多鲜为人知的英雄事迹。

在《四平日报》开设的《四战四平战斗英雄故事》专栏中,他的稿件总能让人热泪盈眶;《天地英雄气,丰碑铸英城》专栏里,他连载25期,生动讲述58位四战四平英烈英模的故事。他撰写的“英雄城难忘历史时刻”等9篇文章,不仅被《夕阳红》杂志刊载,还被四平战役纪念馆、四平市委党校干部学院编为红色教育教材,收录进市政协文史委与四平日报社合编的《城市记忆》一书。

多年来,赵志军累计花费近10万元,收藏各类红色文物史料300余件;其中120余件捐赠给四平战役纪念馆,近200件用于四平烈士陵园及市县两级警史馆建设陈列。这份无私奉献,让他获得四平市委、市政府颁发的“特殊贡献奖”。2022年,他受邀参与《中共四平党史人物》第二卷编写,独立完成19位党史人物的传记撰写;该书经中央党史研究室审核批准,于2023年末由中央党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从公安干警到“银发先锋”,从法治护航者到红色传承人,赵志军把人生每一段时光都活成了“为人民服务”的模样。他不仅是四平市离退休干部的标杆,更像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激励着更多人以热爱赴使命、用行动践初心,为家乡发展、为红色基因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