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
年 7 月 11 日,薄海出生在吉林省农安县六区(三盛玉)解放村的普通农户家庭。
1943
年,年仅 8 岁的薄海便承担起家庭责任,开始在家放猪。1945 年 8月,家乡迎来解放,10 岁的薄海终于有机会踏入校园。
1950
年,薄海进入农安六区三盛玉完全小学,凭借聪慧与努力,两年内连连跳级升入高小一年级。然而,命运弄人,父亲患病失去劳动能力,家庭重担全压在母亲肩头。1952
年 1 月,作为长子的薄海无奈辍学,投身繁重劳动。1952 年 7
月,村里开办农民夜校识字班,识字教员短缺。薄海怀着对乡亲的关怀和传播知识的热忱,报名成为扫盲教员。白天劳作,夜晚授课,他结合《汉字识字法》编写《农民识字》课本,制作汉语拼音字母字块,采用生动教学方式激发农民学习兴趣。
1952 年
9 月,因扫盲工作成绩突出,他被农安县六区(三盛玉)录用为扫盲助理,实现从农民孩子到国家干部的身份转变。领到第一份工资 20
元时,他首先想到买手电筒,方便夜晚授课。
1953 年
5 月,薄海调任万顺堡区(八区)扫盲助理,继续积极开展扫盲工作。同年 9 月 15 日,他加入青年团。1955
年,家庭状况好转,叔叔加入农业生产,经济改善,他也与王万萍结婚,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
1957 年
7 月,他担任三盛玉区秘书,参与行政事务。1958 年 10 月,担任万顺堡区农业助理。
1960
年,因工作成绩卓著,薄海被树立为省青年突击手,并加入共产党。同年 3 月,他被提拔为团委书记、团县委委员。1964 年 7
月,他到农安县委任干事。同年 9 月,跟随省委组织的梨树县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工作团开展工作。1965 年 6
月,因表现出色,被留到胜利公社担任党委副书记。
1966
年,“特殊时期” 被下放到长发大队劳动锻炼。长发大队偏远落后,被称为
“长乏”。但他牢记党员身份,挑选能人担任生产队长,关注贫困户,帮助寻找致富门路。在他的努力下,1968 年长发七队 “分”
值大幅提升,结束了 “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 的历史,赢得群众的拥戴和信任。
1969 年,军宣队进驻,薄海恢复官职,担任胜利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
1970 年 10
月,薄海升任太平公社党委书记,任职长达十年。到任后,他骑着自行车跑遍全社村屯了解情况。整顿领导班子,合理划分生产大队,选拔有能干部,淘汰平庸人员。大力抓农田基本建设,组织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经过不懈努力,从
1971 年到 1980 年,太平公社粮食产量连续十年增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1980
年 12 月,薄海调任梨树县农机局局长。面对新领域,46
岁的他毫不退缩,自学相关知识,前往北京农机化干部学院学习并取得大专毕业证书,还研读大量专业书籍。在工作中,他带领技术员蹲点调研,总结出
“统种分管” 经验,在全县推广,使梨树县农业农机化发展出现转机。之后,他总结并坚持 “两改革、两适应”
原则,推动全县农机化事业蓬勃发展。1984 年,他被省农牧厅评为先进工作者。
1986
年,梨树县拖拉机保有量和机耕、机播面积占比大幅提高。在全国农机化经验交流会上,薄海介绍成功经验,得到广泛认可。同年,他被评为全国普及农机技术先进工作者。
1987
年,梨树县成为全国五个农机化综合试点县之一,薄海再次因突出贡献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被评为农机管理工程师。
1988
年,梨树县成为全国三个 “拉齐斯”
农机化示范区之一,薄海赴匈牙利考察学习并获得结业证书,他主持推广的技术荣获农业部科技进步奖,还被聘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秸秆氨化课题组顾问。
1989
年,梨树县被评为全省农业机械化先进县,薄海因在农机科普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连续四年被评为农机科普先进个人。
1996
年,薄海光荣退休,结束了为社会奉献大半生的职业生涯。回望一生,他将全部心血倾注于农业和农机化事业,用实干与坚守铺就了梨树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之路。
2015年8月,薄海与世长辞,但他躬身田野的身影已化作黑土地上永恒的印记。这位农业现代化的拓荒者,推动的不只是农机革新,更是点燃了农业强国的火种。如今,他未竟的事业正在广袤田野上开花结果,他毕生的追求已汇入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