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县十家堡镇历史沿革
(2024-09-12 07:20:24)分类: 梨树县历史 |
十家堡镇,隶属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地处梨树县南部,东与郭家店镇接壤,东南与孟家岭镇相连,南与四平市铁东区石岭镇毗邻,西与四平市铁西区平西乡隔河相望,北与梨树经济开发区交界。区域面积213.33平方千米。
早在八百年前的辽金时代,这里就有蒙、汉、满、朝等民族居住,并先后建立四角坨子、三面城、小城子等古城,至今城廓略可辨认。明末清初,这里为蒙族达尔罕王封地。清乾隆年间有少量山东、河北等地流民冒禁垦荒。嘉庆年间蒙王奉旨招垦,遂有大批河北、山东等地移民逐渐聚集这里。
十家堡镇建制比较晚,1958年10月成立十家堡公社,由驻地得名。曾用名四角坨子、站南屯、站东屯。其境内的屯落形成时间较早,大多是闯关东二百多年的历史,有的甚至达到千年以上。
老河身屯,十家堡村所辖。光绪年间,三岔河发水,河床滚到了屯子东北部的低洼处,扔下了一段河床,故称老河身。
忠恕堂屯,十家堡村所辖。在清朝末年,此屯有李秉中、李秉恕兄弟俩从河北迁来,后来二人都任清朝官员,朝廷送过光荣匾叫“忠恕堂李家”,从而以此命为屯名为忠恕堂李家,后来省略为忠恕堂屯。
马老歪屯,属于靠山屯村。此屯位于绕弯岭山下,是来往大车必经之路,大车上岭马总是歪头绕弯,故得名马老歪。
三面城屯,西黑嘴子村所辖。此城建于辽金时代,围墙按山的形状修建的,呈三角形,故得名三面城。三面城址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铁岭窝堡屯,此窝堡地处长白山的余脉哈达岭旁,人们俗称贴岭窝堡。光绪初年,由辽宁省来一姓周的人家,在此搭窝棚以打铁为生,后来人们就将贴岭窝堡改称铁岭窝堡。
团山子屯,团山子村所辖。清乾隆初年,在团山子北面建屯,就山取名团山子屯。地名普查发现团山子周围多处重名,因此屯靠近团山子,只保留这个屯名。
广玉号屯,团山子村所辖。清康熙初年,有个姓温的在此处开设当铺,商号叫广玉号,形成屯落后遂启用商号名称,称广玉号屯。
仙马泉屯,九间房村所辖。此地泉眼很多,车马行走不便,常常把马陷住,故称陷马泉。后因建屯户三门李家发了财,便在屯西头修座玉皇庙,庙前雕塑玉马一匹,马嘴朝泉眼,故又改名仙马泉。
清朝前期,梨树县境为蒙族达尔罕王封地,不准汉人进入。后来随着蒙王奉旨拓荒,梨树县境内才得到开发。
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昌图厅在梨树城设立了分防照磨,管辖着赫尔布边门至布尔图库边门(半拉山门)以西,东辽河左岸的地区。为了便于对全境的统治和管理,梨树城分防照磨把全境划分成为9个社,即:奉化社、新恩社、瑞祥社、惠远社、永隆社、太定社、允顺社、恩化社、贞顺社。十家堡的境内的八盘碾、小桥子、团山子、铁岭窝堡属守善社辖;太阳沟、靠山、黑咀子、九间房、十家堡属瑞祥社辖。
同治三年(1864年)夏,十家堡境内马国良(人称马傻子)率众造反起义,震憾清延,成为梨树农民反封建斗争的先驱。
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清朝政府设立奉化县,全县470个自然屯再次确定为9个社。十家堡区域范围,没有发生变化。
民国三年(1914年)三月,奉化县改称梨树县,设九个区。团山子、九间房隶属二区。小桥子、黑咀子、铁岭窝堡、八盘碾子、靠山屯、太阳沟、十家堡属三区。
康德元年(1934年)划九个区,设区公所下设村,称村公所。九间房、十家堡、八盘碾、铁岭窝堡,团山子归一区勤民村辖。小桥子、靠山屯、太阳沟、黑咀子归二区俭裕村辖。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同年12月中国共产党将梨树县分梨东、梨树两个县。十家堡、九间房、靠山屯、太阳沟,为梨东县辖。其余归梨树县辖。1948年7月两县合并为梨树县。
1946年5月国民党进驻梨树。全县划分为三十九个街村,村下设保。十家堡村公所辖十家堡、靠山屯、太阳沟、黑咀子、八盘碾、铁岭窝堡、团山子、九间房、小桥子九个保。
1948年3月梨树全境解放,6月15目十家堡二区政府成立,区政府设在团山子。7月迁到十家堡。下设23个行政村,即小红咀、小塔子、泉眼沟、北老壕,东八大泉眼、西八大泉眼、獾子洞、小桥子、铁岭窝堡、团山子、徐家烧锅、八盘碾子、十家堡、九间房、营城子、大阳沟、靠山屯、八棵树梁、龙王庙子、莫杂铺、西太平沟、条子河、太平沟。村下设屯。
1949年3月,小红咀、小塔子、莫杂铺、西太平沟、太平沟、条子河划归为四平辖。1950年,二区政府机关安装电灯,由铁路供电。
1956年3月十家堡二区撒销,划分为5个小乡,即十家堡乡、小桥子乡、龙王庙子乡、北老壕乡、獾子洞乡。十家堡乡辖太阳沟、十家堡、靠山电村;小桥子乡辖小桥子、八盘碾、黑阻子、铁岭窝堡村;龙王庙子乡辖龙王庙子、八稞树梁、营城子、三缘子、上三台、九闻房村。以上三个乡归郭家店区公所领导。北老壕乡辖马地方、团山子、徐家烧锅、八大泉眼村;獾子洞乡辖獾子洞、泉眼沟、西八大泉眼村,以上两个乡归梨树区公所领导。
1958年2月,全县行政区划调整,撤销了区的建制,将原来94个乡镇合并3个镇,34个乡。10月,为了适应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一大二公”的形势需要,将全县区划做了大的变动,撒销了乡,建9个人民公社,将村变为管理区。撤销了十家堡乡,境内村归郭家店公社辖。
1961年5月,将全县9个人民公社划分为28个人民公社。建立十家堡人民公社,公社召开首届中国共产党党员代表大会。
十家堡公社矿藏丰富,东南部靠山、大顶山和西部的团山子一带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石灰石,可做建筑基石,又可做水泥原料。辖十家堡、九间房、龙玉庙、上三台、八盘碾子、三家子、铁岭窝堡、小桥子、靠山屯、大阳沟、龙湾、西黑咀、背城子、何家、八棵树梁、团山子等16个生产大队。
1962年3月,将龙王庙子、三家子、何家、龙湾、营城子、八裸树梁、上三合划出,建立三家子人民公社。1964年,八盘碾子、西黑咀、小桥子开始通电。并引进第一批粉碎机,磨米机等。
1983年12月,十家堡人民公社改为十家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为村。并增设了经济管理委员会。
1984年12月,十家堡乡改为十家堡镇,其他机构不变。全镇粮食总产量43097吨,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等,为梨树县重点商品粮产地之一。
2000年,十家堡镇开发建楼45栋10万平方米。拓宽镇内2.5公里街道,安装80杆路灯,铺地下排水管6100延长米。
2005年,全镇林地7873公顷。沿102线“长平”经济走廊建500余座温室大棚。年猪、牛、羊、禽存栏分别为2万头、1.2万头、1.3万只、18万只。苹果梨、南果梨、苹香梨知名产地。小卖店170个,载客出租车200台。
2011年,十家堡镇有耕地面积14.9万亩,人均4.1亩,生产粮食13万吨,水果种植面积200亩,产量83吨。生猪饲养量12.3万头,羊饲养量1.5万只,牛饲养量0.7万头,家禽饲养量18万羽。
2016年10月,四平市人民政府将十家堡镇划归四平市铁西区管辖,并由铁西区移交四平新型工业化经济开发区(位于郭家店)代管。
2018年7月3日,四平市委将铁西区十家堡镇交由梨树县代管。
2019年,十家堡镇区域213平方公里,辖15个村、1个社区、148个小组、113个屯、32426人。
2024年9月,十家堡镇下辖1个社区、15个行政村,即十家堡社区、八棵树村、八盘碾子村、何家村、靠山屯村、龙湾村、龙王庙村、三家子村、上三台村、十家堡村、太阳沟村、铁岭窝堡村、王相村、西黑嘴子村、小桥子村、营城子村,镇人民政府驻十家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