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位于吉林省的西南部,吉林省地级市,是东北交通的咽喉,有吉林“南大门”之称。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示范市等称号,是东北三大粮仓之一。四平市的历史仅有七八十年,1937年从梨树县分离出去。1983年国务院批准撤销四平地区,组建新的四平市(地级市),四平市为五线城市。
早在19世纪末,奉化县(今梨树县)二区四平街一带是蒙古族王爷达尔罕领地。后来汉人来此垦荒,这里形成了一个屯子。火车站一带是四门苗家,英雄广场一带是索家窝棚,还有海丰屯。沙俄迫使清政府同意在东北修建铁路,成立中东铁路公司。1899年秋,东清铁路施工队进入四平境内。清光绪二十二年(1900年),将四门苗家十九户农民的农田,南至蔺家河、北至小红嘴河、东至一面城大濠沟下、西至索家窝棚的土地强行收买为铁路用地,修建火车站站舍。
清光绪二十五年(1903年)7月,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四平街站正式售票,沿用附近“四平街”集镇镇名,定名为“四平街站”
。同年8月车站建成同时,在票房子北侧还建成职工住宅房20余间,为了能提供俄国人能吃到“大劣巴”,还建有面包炉一处。
此时的四平街,只有一条自然形成的路,就是从站前直通蔺家河口。火车通车后,有人在这条路上盖了茅草房,给这里上下火车的人提供食宿。由此,俄国人第一次对火车站前的空地进行规划,形成最初的街道雏形。并在规划地最南端建起了警察所一处,在其规划地最北侧建了兵营一处。
下面的图片是早期四平街火车站:
在筑铁路铺轨的同时,盖了三间俄式瓦房,如下图:

下图是日俄双方双方谈判期间在火车站合影:
1918年满铁扩建站舍,将俄式三间站舍改建为两层楼,如下照片。
下图四平街满铁医院
这所医院创立于1909年11月,最初规模较小,只有十五张床位,后随着发展需要扩大了规模,成为了大医院。
下图国民优级学校
这所学校创建于1913年4月,位于今北四经街。次年被满铁接管,改名四平街公学堂。1938年1月,改称四平街公立国民优级学校。学校的庭院院内摆放着学校的校旗,少年团旗和奖杯。学校一直由日本人担任校长,通过各种手段对在校学生进行洗脑。
下图是四平街气象观测所
此楼建于1933年,俗称“气象楼”,位于今铁西区英雄广场(原儿童公园)西北角,是国内最早的观测站之一。
下图是四平街公会堂
日本仿照国内建起了公会堂,这些建筑除了给当地的居留民集会使用外,还具有俱乐部、娱乐场所的功能。
下图是四平街忠魂碑
这座建筑的原址位于今英雄大街的一个花园里,这张曾作为他们炫耀资本的老照片,也成了日本侵华的铁证。

新中国四平车站
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间,四平站站台天桥拆除重建,站台拆除向西平移5米重建,新建四站台,一站台向南延长150米,全部站台改建成高站台,站台的雨棚全部拆除,并新建有柱雨棚,地道延长改建装修,站台天桥及地道全部安装扶梯及无障碍直梯等
。四平站总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其中其他设备用房面积为1450平方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