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脸城,九百奚营,韩州古城,它们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叫偏脸城?北宋徽钦二帝为什么来到此处?
偏脸城城墙是夯土垒成的,因城内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方向东斜,平面略呈方形,就像人的一张偏歪的脸,俗称偏脸城。偏脸城,蒙古语阿拉木图城,汉译为有梨树的城。
此地,契丹时期就是重镇,东奚大部住在这里。考古专家王德恒认为:金兀术制胜的铁浮图、拐子马应该是在这里生产的。天德二年(1150年)海陵王下令将原位于昌图的韩州,迁建到偏脸城,是因为偏脸城处于交通要道,地势险要,为了保证迁都安全,需要建立城堡以保证迁都顺利。
金在灭辽的当年就大举侵宋。金攻陷开封后掠走徽、钦二帝,虽然史书记载是在韩州囚禁两年,实际上就是躬耕在九百奚营,那时的九百奚营就是韩州的属地。
一、偏脸古城
偏脸古城,原名昭苏太王城。南临昭苏太河,北依白山丘陵,城垣依山势修筑而成。它是辽金时期的北方重镇,辽代时称九百奚营故地,金代韩州治所。2006年5月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雄阔方正,垣框架基本保存完好,城垣周长4318米,顶宽1米,基宽12米。从古城垣的形制和结构看,为黄粘土和黑土分层夯筑而成,部分城墙断面上还保存有相错叠压的长方形夯窝痕迹。东墙长1078米,南墙长1071米,西墙长1077米,北墙长1092米。
▲偏脸古城远眺图
二、九百奚营
辽代时期,偏脸城为九百奚营的驻所,存在的时间为公元
982年—1125年。金代偏脸城城址是在辽九百奚营故地上扩建而成。金代王寂《辽东行部志》中记载“先徙于奚营州,后改为县”“又以州非冲途,即徙于旧九百奚营”。韩州之最后治所为九百奚营,在金代叫韩州,是辽金时期的重要城镇和南北交通要道。因九百奚营地处交通要道,为南北往来的必经之地,故是辽金时代相当重要的城镇。
奚,库莫奚族的简称,始见于北魏登国三年(388年),源出东胡,为鲜卑宇文部之后,与契丹本是同族异部,登国年间“分背”后,各自成族,东北古老的一个部族。奚营,就是奚人的军营。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中叶是厍莫奚族发展的鼎盛时期,奚和契丹并强于东北地区,前后存在近千年。
▲奚营部族位置图

▲九百奚营出土的箭头
三、韩州城
韩州,是辽金时期的一座重要州城,即今吉林省梨树县偏脸城。此城系辽圣宗耶律隆绪并三河、榆州所设置的,隶属东京道,辖柳河县,金时添临津县。韩州治所有四处,最后治所是九百奚营(偏脸城)。金天德二年(1150
年),韩州治所从柳河县(八面城)迁移至九百奚营。该城址位于吉林省梨树县白山乡岫岩村白山咀子山岗南坡,距梨树县城四公里,南临昭苏太河,北依白山丘陵。从梨树县城向北望去,天边有一道绵延十余公里东西走向的山岗,在城北田间穿行三四公里过招苏太河,古城遗址顺山坡横下,四面高墙清晰可辨。韩州城,毁于蒙古兵燹。
▲韩州治所位置图
四、韩州城的大明寺
大明寺城址,金代佛教圣地,名门望族中多有舍家为僧者,寺内香火缭绕,盛况空前。金人王寂在《辽东行部志》中曾提到大明寺:“乙丑次韩州,宿于大明寺……”还记载了韩州大明寺的人文景观:“夜月楼台,秋香院语,笑吟吟人未去……”大明寺城址建筑址散布方砖、布纹瓦、兽面瓦当、花边滴水等建筑材料,出土的立柱四层铁质阁楼模型,也可以看出大明寺楼房气势宏伟。
▲ 四层铁质阁楼模型
五、宋皇流放韩州城
北宋徽钦二帝,历史上是非常有“名气”的皇帝。因当了金人的俘虏,被金主蔑封为昏德公与重昏侯,迁往金国,最后虏至五国头城(黑龙江)。韩州城,即为汴京至五国头城之间的重要落脚点。
金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八月二十一日,宋徽宗、钦宗二帝抵达金上京,暂居两月后奉命迁往韩州城。金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二帝到达风雪寒冷的韩州城,从此过着自耕自种的生活,长达1年零7月有余。
宋徽宗政治无能,但艺术造诣极深,吹弹、书画、词赋无不精工极研,《燕山亭?北行见杏花》就是他在偏脸城时所作。偏脸城出土的“京东东路保甲司勾当公事官朱印”“大晟编钟”“青铜佛板”也是宋朝皇帝御用之物。
▲宋钦宗
▲宋徽宗
▲宋徽宗书画艺术

▲百夫长官印文“间阿麟谋克之印”
六、韩州古墓群及古井
古墓群位于白山乡友谊村和郑家村境内,东西长4.3公里的狭长地带。在友谊村发掘砖室墓9座,多见泥质灰陶骨灰罐或多人二次葬,墓前立石羊神兽,出土陶罐、仿定瓷碗、鸡腿瓶和铜镜等遗物。郑家村胡家屯东侧发现八角形壁画墓,墓道内随葬牛头,墓内壁画为廊庑,应为辽末九百奚营的奚人首领墓葬。韩州古墓群壁画墓的发现,填补了吉林省雕砖壁画的空白。
古水井位于韩州城中心部位,井口为青石砌成,青石下为青砖叠砌圆形。直径上窄下宽,最宽处直径1.50米,为凿挖而成。井壁第五六层青砖留有多处绳索磨痕。并出土陶瓷片、宋钱、动物骨骼等遗物。
▲古墓及内壁画
▲韩州城中心的古水井
——谢谢欣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