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梨树县文学刊物《梨花》和“梨花诗会”\霍德芳

(2020-04-15 09:27:08)
标签:

梨树县

文化

图片

教育

      我所记忆的《梨花》和“梨花诗会”(1982年——1993年)   
                                   ——霍德芳
    梨树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人杰地灵,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散布在全县各地的文学艺术爱好者,盼望能有一个“家”,或者说能有一处施展才华的园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从吉林省作家协会下放到国营梨树农场(孤家子)“五七”干校劳动锻炼的著名诗人丁耶(黄滁),被安排在县文化馆工作。他的到来,给梨树文化、文学开启了一个新的空间。文化馆每逢有文化活动,便邀请其到场讲课,讲文学、讲诗歌……通过他的辅导,梨树县的文学创作有了很大的进步。
    梨树县文学当年唯一的刊物《梨花》(曾叫《梨树文艺》),创刊于一九五八年,一九七三年到一九八一年由高继恒先生负责编辑。梨树县文学爱好者、梨树镇园艺村村民华曙山同志于1981年前去北京,特邀请全国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为其题写了“梨花”刊名。文化馆吕小兵先生这期间也编辑了一段《梨花》,一九八二年县文联成立之后,《梨花》便交于县文联主办。
    一九八二年梨树县组建了“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县文联),同时召开了梨树县第四届文艺界代表大会,经代表选举,时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承先被选为文联主席(兼),曲洪岐担任专职副主席。从县文化局、文化馆抽调二名干部做日常工作,借用县文化馆一间办公室,从县政府财政局要来桌凳,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四平市文联协调指导下开始了业务工作。
    曲洪岐同志在任县文联专职副主席三年时间里,为文联有效开展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离任之前被四平市文联命名为“文坛伯乐”,由时任市委副书记安莉颁发证书。在几年的工作中,他把工作重点放在办好《梨花》刊物上,以发现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发展梨树的文学艺术事业为己任。为搞好创作,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当时,梨树县好多青年人热心于诗歌创作,常到文联送诗稿,《梨花》为此开辟了大量版面,为诗歌作者建立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园地,仅此还不能满足其日益发展的需求。因此经研究决定在全县主要诗歌作者范围内,定期举办研讨会。
    第一次诗歌创作研讨会,在梨树镇会议室举办。到会的诗歌创作爱好者近百人,其中有工人、农民、学生、机关干部。刚刚到任的吉林省文联副主席齐雁杰与会,参加了诗歌创作研讨,他鼓励大家继续努力,日后出好作品出好成绩。
    第二次诗歌创作研讨会,是在县政府招待所会议室举办的,时任四平市文联副主席杨维宇,秘书长、诗人李占学应约到会。四平市委孙广琛,孙日新以普通诗歌作者的身份参加了研讨会,县内五十余位诗歌作者参加。杨维宇副主席在会上,向诗歌作者们推荐一位高产诗歌作者钱万成。
    第三次诗歌研讨会,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利用文化馆演出厅,举办配乐诗歌朗诵会。经过近三个月的筹备,请县文工团权长浩同志作曲配器,文联秘书张玉洁同志编导,其间进行了两次排练,时任四平市委副书记刘震海光临一次,对梨树县文学艺术事业、诗歌创作以及活动开展“有声有色”予以充分肯定。这次配乐诗歌朗诵会,正式演出时,邀请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到会。潘芜、倪翠兰等编播人员携带录音设备现场录制。县广播电台播音员沈学林、县纪律监察委员会干部马耀霞、县文工团演员杜娟、张冠英、张晶为诗歌作品朗诵,县文工团乐队伴奏。其中大部分诗歌作品是由邓万鹏、钱万成、于耀江、周兴安、张玉洁、符丽萍、马耀霞等人创作的。不过一周时间,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分两次播出,播出时间为一个小时。节目播出后,在全省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一九八四年,县文联秘书张玉洁因婚姻调往辽宁省,在省委机关党工委工作。
    一九八四年梨树县进行机构改革,文联与文化局合并,部分领导干部因年龄原因离开领导岗位。
    一九八五年五月,县委决定恢复县文联机构,委派时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白玉良同志兼任文联主席,霍德芳同志任专职副主席,从业余作者中调进二名工作人员。两年后召开了梨树县第五届文艺界代表大会。补选成立了新一届文联领导班子。白玉良同志对文学艺术工作很内行,对美术、书法、诗歌、散文等文学艺术门类具有一定的功底,是位比较胜任和热心的领导干部。
    一九八六年已经落实政策回到省作家协会的著名诗人丁耶(副厅级专业人员,省政协委员),重返梨树采风体验生活,他同梨树感情特别深厚,曾经对很多人讲过“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很多人难以承受,可是对于作家来说,是深入生活,积累各类素材,充实文学创作的难得机遇。”后来他出版的《丁耶笑话录》《辽河之歌》,大多素材都取之于梨树。经他提议,梨树诗歌创作研讨会应更名为“梨花诗会”。
     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一年基本上每年都要举办一次“梨花诗会”,届时诗歌爱好者云集一堂,朗读自己的诗歌作品,相互切磋技艺,交流心得体会。每次“梨花诗会”之后,都要选编一本诗集,总共编辑印刷了六本集子。
    “梨花诗会”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省内外一些著名作家、诗人的关注,《解放军军歌》词作者、著名作家公木,吉剧《桃李梅》编剧、著名作家王肯,著名诗人丁耶为“梨花诗会”题词。著名作家端木蕻良,著名诗人阿红也给“梨花诗会”寄来稿件。在这里特别应该提到和感谢的是《吉林日报》、《新长征》、《吉林科技报》、《吉林文苑》、《城市晚报》、《东北文学》、《四平日报》等报刊,给予“梨花诗会”大力支持和宣传报导。时任《城市晚报》总编辑赵春江同志逢会即到,如本人实在抽不出时间来,就委派编辑赵培光同志到会,几次为“梨花诗会”开设版面发表梨树诗歌作者的作品,多次刊发“梨花诗会”的消息,题目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诗会报春来》等。时任《四平日报》总编毕政同志亲自来梨树文联采写《一个可喜的社会现象——记梨树文艺社团的兴起》的调查报告,该篇调查报告发表在《吉林日报》农村版上。杨晓光、高玲二位记者对“梨花诗会”进行多次报道。《新长征》用对开篇幅刊发《在那梨花盛开的地方》文章。
    参加并出席历届“梨花诗会”省内外著名诗人,作家有:丁耶、韩光、胡昭、蔡春山、徐志达、吕铁人、徐敬亚、姚业涌、于德北、张俊以、范峥嵘、李占学、韩耀旗、于耀江、钱璞。
    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九年间,时任梨树县团县委书记的孔令国担任梨树县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现更名为作家协会),张铁军(若尘)担任《梨花》诗歌版编辑,由于他俩有一颗强烈的事业心,发现、团结、联络一大批青年诗歌爱好者,这些诗歌作者有:周兴安、山牧(王立森)、赵舒平、王芳宇、王志发、张彦江、高尚、周宝文、卢建伟、王树影、韩少君、范伟、刘景云,赵云良、梨树师范《小草》文学社全体成员,还有一些县委、政府机关担任领导干部的诗歌作者:姜士彬、赵长占、刘春年、伍龙章、时江、郭殿文、何佩华、李奔放、李俊和、陶秋然、檀振奇、张国民、李景志、孟德林、李景隆、李铁夫、张勇、陶耀辉、王唯军、杨子实。
    一九八四年,梨树土生土长的邓万鹏走向黄河到郑州日报工作。
    一九八六年,于耀江从文化局调到四平市文联工作。
    一九八八年秋,中国文联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全国文联工作改革研讨会》,梨树县文联是参加此次会议的二个县级文联代表之一,霍德芳同志代表梨树县文联向大会做了工作汇报,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梁光递、孟伟哉在会议总结讲话中,肯定了梨树县文联开展文学艺术活动着重抓好文艺创作的作法。
    一九九O年,钱万成从梨树县委组织部调往长春工商部门工作。
    邓万鹏、于耀江、钱万成三位同志当年是梨树文坛的佼佼者,他们都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萌芽》、《鸭绿江》、《作家》等多家报刊上发表诗歌作品,并出版了多本个人诗歌集,为梨树县文学繁荣发展创造了辉煌业绩。
    一九九O年,在梨树县环保局会议室,举办了一次“全县文学艺术创作成果展”,时任县委副书记金基浩为展览揭幕,展览展出梨树县作者在各级报刋、出版社、发表和出版及获奖的近二百余件文学作品。这次展出历时半月,接待参观人数三百余人。
      梨树县委、梨树县政府高度重视文联工作。对文艺创作及开展的各项文化艺术活动给予大力支持。时任县委副书记张军亲自参加第七次“梨花诗会”,时任县政协主席杨锡良把文学艺术工作者当成他的朋友,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多次出席文联所开展的活动,时任县委副书记宿应甲、王甫轶、金基浩都曾经给《梨花》撰稿。宿应甲撰写的《如何抓好县文联工作》文章发表在《吉林文苑》刊物上。时任副县长伍龙章是位诗歌爱好者,“梨花诗会”他多次参加,截止到一九九二年,梨树县诗歌创作队伍已发展到五百余人,其中有二十余人出版了他们的诗歌集。                                                      
    一九九一年,吉林省文联在梨树召开《全省县级文联文艺创作工作会议》,会上总结推广了梨树县文艺创作工作经验,时任省文联主席王也,副主席王国治、秘书长任国民到会主持,时任梨树县委书记祝国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倪连山会见了王也、王国治、任国民等领导。对省文联支持、关心,重视梨树县的文艺创作表示感谢。
    会上,梨树县文联编印的《梨花别韵》诗集,发给到会人员。《梨花》报在全省县级文联报刊评选中获二等奖。
    时光荏苒,转瞬几十年过去。恍惚间,那些难忘的事儿那些难忘的人,已成了生命影像中的“碎片”。《诗东北》执行副主编、《梨树文艺》责任编辑王芳宇几次约我,让我写写有关“梨花诗会”记忆的稿件,起初我有些为难,第一,我几年身体欠佳,七年前患上了脑腔梗病,神经衰弱;第二,进入古稀之年力不从心,第三,时间跨度特长,好多事情回忆不起来,写起来很吃力。最近一年来身体有所好转,八月初同芳宇又一次见面,他送我几本《诗东北》和《梨树文艺》,再一次提到写回忆录事情,我欣然接受,经过近一个月的思考及翻阅一些自己保存的资料,便开始动笔。此文中所涉及的人和事,难免有些疏漏和误差,敬请阅后多加海涵和谅解。
         2018年秋于梨树
               
梨树县文学刊物《梨花》和“梨花诗会”\霍德芳                                    梨花诗会现场

梨树县文学刊物《梨花》和“梨花诗会”\霍德芳                                           著名诗人丁耶(黄滁)参加梨花诗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