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梨树县的历史文化如此厚重

(2020-03-05 15:00:34)
标签:

梨树县

历史文化

悠久

      梨树县位于吉林省西南部,松辽平原的腹地,被称为“东北粮仓”“松辽明珠”;这里有全国最大的生猪交易市场,年生猪交易量150万头以上。这里早期称奉化县,民国时期因与蒋介石的老家浙江奉化重名而被改名为梨树县。
    梨树县历史悠久,这里是一片古老的黑土地。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古代这里是东北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二千三百年前,是燕国辽东郡辖地,中原政权在这里拓土开疆,大将秦开建造了塞外二龙湖古城。一千年前,女真人建立金国统治这里,修建了韩州城,人丁渐旺,各类文明向这里汇集。金国被元朝所灭,韩州城随之荒废。由于这里地处交通要道,因此还留有韩州驿站的设置。直到清朝中期,驿站被废,“韩州”这个地名逐渐被人们遗忘。 
              梨树县的历史文化如此厚重               
                                                           图为:1907年奉化县街头
    清朝初年,这里由盛京将军节制,被封禁二百多年,成为蒙古达尔罕王的游牧地。嘉庆七年(1802年)朝廷准许流民垦荒,始有山东和河北等地汉民来此垦荒种田,这里的人口渐渐增多。嘉庆十一年(1806年),朝廷在柳条边外设立昌图厅,管理民政事务。就在这时,人们在韩州古城遗址南、昭苏台河北岸上重新建城,当时城北有一棵两人合抱的梨树,所以定名为梨树城。
    道光元年(1821年)朝廷在梨树城这里设立分防照磨(负责监察的官职),它是隶属昌图厅派驻机构,并且建有梨树分防照磨衙署,此时境内人口达万余人。后来随着奉化屯的扩大,梨树分防照磨衙署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迁到奉化屯,这里的梨树城逐渐被废弃。
    奉化屯最初的时候是一片沼泽地。梨树分防照磨迁至奉化屯后,奉化屯又改为梨树城。由此可见,历史上梨树县这里曾经出现过两个梨树城。也有人说因为奉化这里遍地的梨树,因此也被称为梨树城。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多,渐渐地形成了一个人口聚居地。由于奉化屯的照磨署所在地没有城墙,盗匪经常骚扰,官署便在此挖沟筑墙,形成了一座城。当时人们信封神灵,奉化屯于道光元年(1821年)修建了兴隆寺(关岳庙、老爷庙),咸丰皇帝为兴隆寺御书“临潢普护”匾额。
     清同治年间,朝廷昏庸腐败,这里曾发生了多起农民抗官的斗争。同治二年(1863年)十月,王达率500名义军攻占境内的小城子和榆树台街,梨树城照磨署徐棠等三位官人前去镇压,被农民军活捉后焚烧。事后,皇帝批准在梨树城修建了三官祠(昭忠祠)。同治三年(1864年),境内十家堡团山子村民马傻子(马国良)率数千农民军起义杀富济贫,先攻克梨树买卖街,后转战开原、铁岭、长春、黑龙江等地,成为东北最大规模的农民军。惊动朝廷,派兵出关增援东北三位将军,清军与地方军合围,马傻子被抓凌迟,长达三年之久的马国良农民军才被消灭。
    光绪三年初,盛京将军奏请光绪皇帝在此地设县,十一月(12月21日)获批,县名定为“奉化”。之所以取名“奉化”,是因为当地盗匪出没,统治者希望当地人民“尊奉王化”。奉化县当时行政区划比较大,有9个社,管辖472个自然屯,16000多户,人口16万之多。光绪八年(1882年)伊通设州时,这里南部的石岭、叶赫、哈福、四台划归伊通州,42年后划回。
    晚清时期,这里曾出现三位守贞节的烈女,得到皇帝旌表。分别是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姜德的女儿姜氏、光绪八年(1882年)范廷佐的女儿范氏、光绪三年(1877年)当地望族大户的女儿任氏,她们事迹获朝廷匾额,官府造石坊。
     这里,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是清初孝慈高皇后(清太宗皇太极的生母)的出生地和清末慈禧太后、隆裕皇后的祖籍地,素以“皇后故里”闻名中外。
     这里,是中国二人转的发源地。最早的二人转演出活动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左右,专家认定梨树县靠山屯是东北二人转的源头。            梨树县的历史文化如此厚重
                                                          图为:民国时期梨树县全图
    梨树县城位居昭苏台河南岸,交通便利,来往客商众多,所以当地又称梨树城为“买卖街”。当时买卖街上的钱粮、绸缎、烧锅、日用百货应有尽有,是柳条边外重要的集镇。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沙俄修建,途经梨树县境内53公里中东铁路支线通车,境内设蔡家、郭家店、十家堡、四平街四个车站。随着铁路开通,四平街逐渐取代了梨树城的地位。1937年12月1日,四平街全部脱离梨树县管辖,成为独立的市街。
    民国时期,梨树县地方官注重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1915年,梨树县知事公署成立电话总局。县知事尹寿松任职三年,开辟了四平街道东新市场,修建了省内第一条人工修整的四梨新道路,建立了四梨长途汽车公司,成立了电气股份公司发电,设立了第一初级中学,开通了四平街至西安(辽源市)长途电话等,1924年他离职时商界立“尹公德政碑”。1926年,官府架设了四平街至县城万米输电线路,梨树县城始有电灯。
    中华人民公共国成立后,梨树县各项事业得到突飞猛进发展。这里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先进县,粮食总产量超过50亿斤。是中国二人转之乡、中国诗歌之乡、中国硅灰石之乡、中国民间绘画之乡、全国体育之乡,还是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和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县。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个农民合作社经济组织。还在全国率先进行村官直选,成为中国“海选”村官的发源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梨树县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9名。
    梨树县早期一直为奉天省(辽宁)所辖。1941年7月梨树县为四平省所辖,1945年10月为辽北省所辖。1949年1月为辽西省所属。1954年7月梨树县划吉林省所属,至今。解放初期,梨树县为十二个行政区。1958年改区为9个人民公社。1962年调整为3个镇29个人民公社。1983年12月人民公社改为33个乡镇。2000年6月辖18个镇8个乡。2005年3月调整为20个乡镇。
     如今的梨树县是吉林省四平市的下辖县,这个曾经的关外重镇,正在续写新的辉煌。
          梨树县的历史文化如此厚重
                                                          图为:商品粮玉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