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大批志愿军伤病员需要送回祖国内地疗养。1950年11月9日,根据东北人民政府急电和辽西省委、省军区“关于在后方建立陆军医院”的指示,梨树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修建委员会,抽调得力干部和大批木瓦工匠,分别在梨树镇、郭家店镇各建一所任务院(当时称谓),到12月上旬,用时不到一个月,两处任务院修建和改建工程基本竣工,共建伤病员医疗室240间、医务室15间、工作人员及其它用房140间。梨树任务院地址在今百货二商店路西处,抽调各区医生近30人,另从辽西省卫生学校派来医士学位学生和护士60人。任务院归省军区管辖,主要负责从朝鲜战场转来的伤病员的治疗,另设门诊为老百姓服务。有病床200张,院内设内、外两科和门诊部、住院处。从朝鲜转来的伤病员有男有女,有士兵有干部,其中急、慢性病员较多,战场伤员较少。后来,将病员和伤员分开,在宾馆处又设伤员医院一处,由部队自己管理。梨树、郭家店3处陆军医院,到1952年初,共接收伤病员2310名,经治疗康复归队924名。
梨树县在接收、转运伤病员和伤病员治疗、修养期间,设有担架队到转送站接收重伤员;备有输血队随时为伤病员输血;建有洗衣队,随时为伤病员换洗衣服。各地抽调上来的医生、护士和工作人员把伤病员当作自己亲人,问寒问暖,悉心照料,擦洗身体,接屎接尿。除安排好食宿外,还设置了简易活动室,配备一些活动器材,供伤病员康复锻炼。全县人民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对伤病员的崇敬关爱之心。各机关、团体、企业、学校自愿组成备用输血队和慰问团组,加之家庭和个人慰问者,出进医院络绎不绝。还有的写慰问信、送花,文艺工作者举办戏剧演出。据统计,累计慰问物资价值194万余元。全县人民的实际行动,使伤病员倍受鼓舞,更加增强伤病员重返前线英勇杀敌的决心。
在拥待任务院伤病员的同期,拥军优属活动也在全县展开。各区、村、屯主动吸收有劳力的烈军属加入互助组,对缺乏劳力的烈军属发动群众落实代耕任务,使烈军属生产有着落,生活有保障。每到节日,各级人民政府和机关团体组织慰问团,携带慰问品慰问烈军属,春节期间组织秧歌队、小剧团慰问演出。群众在政府带动下,自发结组慰问。中央堡村群众自发慰问军烈属大米364斤、猪肉48斤、白面47斤、粉条39斤。机关、团体和群众的积极行动,使烈军属深受鼓舞,真诚感谢党和人民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关怀。他们写信给前方子弟、丈夫,鼓励亲人勇猛杀敌,争当英雄,报效祖国。他们自己也努力参加生产,尽量减轻国家和人民的负担。1952年全县代耕2500余户,到1953年减至2157户。抗美援朝期间,全县用于军烈属补助费44000余元、救济粮121000斤、子女入学补助费2200元。安置荣复转业军人1951名,其中260名安置在党政、企业、事业等部门。由于党和政府的热情关怀,烈士家属、军人家属、荣复转业军人家庭生活水平逐年上升,对于鼓舞前方战士的斗志,巩固国防事业,支援抗美援朝战争都起到很大作用。
梨树人民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中,予以人力、物力
、财力大力支持,做出了重大贡献。战争的胜利,是世界爱好和平人民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重大胜利,凝聚了梨树人民的精神与力量、鲜血与生命,是梨树人民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光辉写照,同中国人民、朝鲜人民、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一起载入光辉史册。
梨树县抗美援朝老兵三家窝堡姚福祥
梨树县老兵在战场上:三家窝堡姚保柱(姚福祥)在朝鲜战场(右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