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魏晓光w
魏晓光w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102
  • 关注人气:3,3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梨树县提花织物厂画师——李树奎

(2019-11-27 08:06:00)
标签:

梨树县

提花织物

画师

李树奎

分类: 梨树县人物
         八十年代,吉林省梨树县纺织研究所所长、全国纺织设计标兵、吉林省劳动模范、农民出身的画家李树奎在北京出了名。他画的一幅唐伯虎山水棉织壁画,竟受到原国家纺织工业部部长郝建秀的称赞与奖赏,部长对李树奎说:“我们自已设计、生产的新产品,我挂起来感到分外自豪。你的视力不好,日本友人赠给我一部太阳能计算机,把它送给你用吧……”
     李树奎何许人也?现在梨树很少有人知道。他早年丧父,靠母亲给人家当保姆为生。母亲是农村绣花挽云的巧手。在妈妈的熏陶下,李树奎从十一、二岁就对画画着了迷。14岁那年,邻乡的一个老画匠到他们屯里来画棺木,李树奎就拜下了这位忘年之师。拜师学艺那阵子,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一盛昏暗油灯被一只小手拨亮了,灯光映照着口口红漆棺木。棺木之间,不时地晃动着一个瘦小的身影。只见他在棺头棺尾,棺左棺右,刷刷点点,勾勾抹抹,不知不觉之间月牙儿由东向西,东方抹出一线鱼肚白。油灯熄灭了,瘦小的身影时而前仰,时而后合,只听“光当”一声,少年的头磁到了棺木板上。老画匠醒来一看,植木上的“福寿双全图”油彩未干,恰巧印在小树奎的脑瓜门上。老画匠微笑了,被“小徒弟”的苦学精神打动了。双手扶起困倦不堪的小树奎说:“是棵好苗苗!”老画匠把“画线不用尺”“ 画圆不用规”的拿手技法教给了小树奎,把“水丹青的十八笔法”传给了小树奎。李树奎幼小的心灵深深地留下了老画匠绝技的烙印,闪着画家的理想光环。
      他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可是,他与其他青年下乡不同,背负着一个“富农子弟的子弟”的沉重的政治包袱。他拿出几倍于同龄青年的汗水洗涤所谓“污浊”的灵魂,冲刷“旧思想”的臭味。
      然面,出身的政治负担、精神压力和紫重的体力劳动,只能折服那些意志薄弱、鼠目寸光的庸夫;却没有折断李树奎的远大标杆一一用水墨丹青描绘祖国的锦绣河山,聚太阳的七彩点染人民的美好生活。
      他白天抢一天大镐,夜里照样挥毫,就是田间小憩,他也要拣根木棍在地上练习匀线、运笔。没有画纸,他就用念书时的旧本子素描;没有彩墨,他就捡人家撕下来的红标语清水蘸练水墨。
      1964年,吉林省艺专招考,全县去了30多名考生,李树奎初试名列前茅。可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一一第二名和第三名均被录取,唯独他这个第一名却被拒之门外。招考的教师十分惋借地对李树奎说:“从你的绘画功底来看,哪管你是个团员呢,我们也敢录取你这个富农子弟的子弟啊!”在成才的崎岖道路上往往有这样一个反常而又正常的规律——阻力越大,毅力越坚;困难重重,硕果累累。投考艺专的波折使李树奎更加坚定了走自学成才之路的决心。
     1973年隆冬时节,李树奎听说北京要举行国画展览。于是当天夜里就带上爱人给他做棉衣的钱,背上一袋窝窝头登上了去京的列车。在北京呆了一周,白天他总是第一个走进美术馆,又总是最后一个走出画院。晚上便在车站候车室的角落里过夜。临回家的头天夜里,他的脑袋一枕上那袋窝窝头,就从奔波的疲惫中进入了甜蜜的梦乡:他站在美术馆的国画大厅,齐白石那玲珑剔透的对虾向他游来;他刚要用手去抓,徐悲鸿那浓淡相宜的奔马又向他跑来;他一把抓住飞鬃跃上马背,腾空而起,向唐伯虎笔下的明山秀水驰去。正当他陶醉于名画的梦境,突然被人叫醒。他睡眼惺忪地看去,一位民警站在自己身旁,梦里的奇光异彩全都淹没在“执勤”红袖标之中。那民警上下左右把他打量了半天。李树奎一看这情形,顺手解开了当枕头用的面袋,掏出一个金字塔形的玉米面馍馍掰开让民警检查,民警一看里面没啥“秘密”,又把目光投向这个污首垢面,头发蓬乱,自称为“画画的”人。李树奎望着怀疑他的民警有些委屈地说:“我是画画的,就是画画的!”说着,他掏出笔纸为这位民警画起肖像来。因为当时的紧张场面不容拖延,他把几天来看画展学国画领略的技法几乎全用上了,洗炼地勾勒数笔,民警的轮廓便跃然纸上。民警用审视的目光看着,表情由严厉变得温和了,又由温和变成了微笑。这瞬间的一丝笑意,一下子被树奎捕捉住了,一个点睛之笔,把民警笑逐颜开的肖像完成了。民警一扫脸上的疑云,和蔼地对树奎说:“你画得还真象!”那位民警被李树奎不畏艰辛的学画精神感动了,把他领到值班室,让他在自己的床铺睡个安适觉。 
      1975年,李树奎凭着他那迷恋的精神,夜里挑灯挥毫绘出了一幅幅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先后荣获了省、地、县的优秀奖。县里的一个厂子听说后不惜功本地到李树奎所在的生产队要人。小队干部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富农子弟的子弟”竟然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于是就同厂子讨起价钱来,向厂子索取五吨化肥,才把李树奎放出农村进了厂。
1979年党的生日前タ,梨树县主管工业的副书记王山峰把树奎请到家里坐客,陪他吃了一顿实实惠惠的家常便饭。饭后茶余,王书记和李树触相谈,“树查啊,组织了解你。眼下,国家要四化,轻纺要大上,县提花织物厂需要象你这样的设计人员啊……”当时,李树奎没有马上回答,心里反复掂量着书记这番话的份量,仿佛就是母亲的嘱托,人民的期望。李树奎被安排到梨树县提花织物厂,担当设计织物图案的工作。
      他为了提高新的技术难题,要把国画上的巨石细流织进沙发置毯。这需要在一米半长、半米多宽的图纸上描绘出二十七万个小米粒大的色点。这对于视力已经降到零点三的李树奎来说,谈何容易!可是在他看来,难题就是乐趣,难题就是攀登成才顶峰的阶梯。经过四十五个昼夜设计,期间他没回一次家。在他结婚十五周年的那天凌晨,爱人从家里送来了他最喜欢吃的粘糕饼,可是,一进设计室,眼前的情景把他爱人惊呆了:李树奎正齁在桌子上合衣而睡,灯下的图纸还墨迹未干。他爱人心里暗自叨咕“树奎呀,树奎!你怎么这样睡啊?你不知道今天是啥日子吗?”此刻,她再也忍不住了,怀着心疼而又责怪的心情,含着热泪悄悄地忍痛离开了工厂。就是这样,两年时间里为工厂设计出30多幅织物图案,得到了领导及职工的一致好评与赞誉。
       1981年初冬,李树奎去南方参加全国优秀图案评比会议。临行之夜,他爱人略带埋怨地说:“树,咱们结婚都十七年了,可你连条围巾都没给我买过。这次出差你可得给我捎回来一条啦!”树奎深情地微笑说。“去非,放心吧!我保证忘不了。”会议结東后,李树奎给爱人拍了个电报,让她元且前一天到四平市去接站。去非兴奋得提前一个小时就赶到了四平站。火车进站了,李树奎背包罗散地走下车。夫妇高兴地回到家里,爱人把大包小裹翻了个遍,里边除了画纸、画卷就是美木书箱。最后,她打开了一个包了三层的纸包,原来是一份“全国纺织设计标兵”的荣誉证书。
               
梨树县提花织物厂画师——李树奎
  提花织物唐伯虎山水画沙发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