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收藏为乐趣,挖掘梨树县文化产品,把梨树元素作为自己收集和收藏的主题。这些梨树符号的背后,都有一段生动的故事。
今年8月,一名乡下收古物的小跑,听说我收藏梨树县的东西,便给我打电话,说他收到不少梨树县的纸张,问我要不要。见面后,他拿出一沓解放前后的票据,我从中找到一张民国时期梨树县小城子街的中医处方笺。
这张老处方笺,迄今已有80年的历史。老处方笺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医学信息,如今它除了有作为藏品的欣赏价值外,还有医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这份精美的中医处方单,大约A4纸大小。从处方中可以看到,这位医生用药精炼,开方严谨,共有15味药物。剂量小,每味药物15克。标注有诊所和行医者的详细信息。其中上方横写“处方笺”三个大字。右边是病者姓名:闾方,中间是药名及分量:“连花15克,花粉15克,银花15克,山甲15克,鹿角15克,元芪20克,桔梗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赤芍15克,甘草15克,柴胡15克,贝母15克,瓜娄15克,醋龟板15克。”用法:“清水煎服”
。左边是诊疗所地址“梨树县小城子公济药房”字样。诊断日期为”康德五年十二月四日 “,即1939年12月4日。
这张已泛黄的老处方,现在它不仅是处方,还是书法作品,是一种别样的文化。处方上的字体为行书,运笔规范,还清晰可辨。泛黄的宣纸上透出历史的厚重,如不是写在处方笺上,说不定把它当成是文人挥毫而成的书法作品。细看这张老处方上除了有黑字外,还有不少醒目的红印章,标着处方开具者及标着诊所的信息,内容丰富,非常有趣。
这张处方笺,是梨树县中医方面的史料,再现了当时社会中医诊疗的部分概貌。对于中医文化的传承,仍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还蕴含着文化素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