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李烽口述梨树县家乡轶事城郭与街道 |
分类: 梨树县历史 |
榆树台是一个长方形的小镇,东西长约4华里、南北宽约1,5华里,四周有土筑围墙,设有四座城门:南门,通往梨树县城和四平市;北门,通往孤家子(梨树农场,那时就种植水稻,盛产大米,不过老百姓是吃不到的,全部被日本人掠走一空);东门,通往小城子;西门,通往刘家馆子、喇嘛店。这个小镇,当时只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大街的南北两侧,多为一层砖瓦结构的门市房,也有土坯房。在两侧门市房之间,被两条东西走向的壕沟分割成为马路和人行道。所谓壕沟是那时人们的叫法,实际上就是两条排水沟。雨季用于排泄路上的积水;冬季下雪时,可以将路上的雪扫入沟中,到了来年春天冰雪融化后便顺沟流走。整条马路和人行道,虽然都是土路,但碾压的平平整整,不脏不乱。站在马路中间,向前方一眼望去,井然有序。街道和壕沟被管理的很严格,不许任何人随便倾倒垃圾。管理这段马路的是两侧的门市房住户,谁家那一段出了问题,就会与违规者一起被街公所(伪满时的基层政权单位)处以重罚,送往很远的地方去修公路,还要自带干粮,去多少天,要由街公所视情况而定。
在小学校的东墙外还有一家妓院,因为有一个妓女无法忍受屈辱与折磨,越过学校院墙跳入井中身亡,因此这家妓院被关闭。可不久又在街东商业热闹地段,开了一家新的更大的妓院,它的对面是同一个老板开的酒楼。
广场路南是当地唯一的一所小学校,广场的东西两侧有邮政所(那时叫邮便所)、电话所、商会、长途汽车站和两家西医诊所以及街公所、警察署、协和会等日伪统治机关。
说到这,我想起了一件事。这件事,发生在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后不久。有一天,家住榆树台城南温家园子的三个人来街里办事,当他们路过个伪警察署门前时,发现警察着装依旧未变非常气愤,就说“日本鬼子都投降、完蛋了,你们还不快快扒掉身上的黄狗皮?”警察不但没有警醒,还居然动起了枪,当场打死俩人,另一人向东跑去,也被警察追上来打死在大街上。当时,这件事引起轰动,都纷纷前往现场围观,我也夹杂在人群里,真是惨不忍睹,十分恐怖。这件事,在榆树台引起了极大的民愤。等到共产党来到榆树台,成立民主政府后就召开群众公审大会,将制造这一事件为首的警察(警尉补)枪毙了。老百姓拍手称快,也为死去的三个人鸣了冤。这个肇事的警察姓吴,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的外号却人人皆知,都叫他“吴小巴掌”,这是因为他动不动就动手打人,故得此恶名。据说他被枪毙前写了一首打油诗,流传最广的是这样一句:
“伪满小官吏,光复大罪人”,
他这是悔悟还是执迷不悟,就不得而知了。当时,经手处理这件事的,是时任区长解应宗和民运科长马庚,那时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尚末对外公开,通常是以民运部或民运科的名义开展工作的。解应宗和马庚这两位革命长者,以后再讲。
后一篇:图说梨树县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