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梨树县古迹遗址诉说历史 |
分类: 梨树县遗迹 |
文物遗存是悠久历史的精灵,古迹遗址是逝去岁月的魂魄。梨树县是东北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一座座古老遗址傲然矗立,传递着逝去岁月的兴衰荣辱,沉淀在那些城墙、土堆、乱石、草木之间,今天的后人可以从这些独特的风景中,感受到梨树文化的瑰丽。
六千年前长山遗址,位于小城子镇长山村,紧靠辽河岸边,遗址高出地表约10米。出土的文物表明,它是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后期重要遗址,还兼有青铜器和辽金时期的文化,也就是说在六千年前这里有人类居住。吉林大学考古系已在长山遗址开展多年的考古活动。
三千年前风水山遗址,它位于刘家馆子镇大力虎村陈家屯辽河岸边,遗址高于地表3米多,发现大量陶器残片、房址和灰坑,出土石斧、陶制罐、骨头制作的锥子等60余件文物,考古专家认定风水山遗址是青铜器时代的高台山文化遗址。
战国二龙湖古城遗址,古城为方形,面积4万平方米,周长780米,城内有角楼和瓮城。发掘出房址16座、灰坑7个,排水沟3条。出土各类文物800多件。考古专家认定,遗址是燕国最北部的边城,后演变为县城。它揭开了东北城市历史发展的序幕,是东辽河上游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一处战国晚期至汉初文化遗存,也是吉林省迄今所知最早的平原城。还被确认定为吉林省建国以来十大考古新发现,被列入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千年老边岗土长城,它位于梨树镇境内,修建于唐贞观五年,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土长城北起吉林省的德惠、农安、公主岭,经梨树进入辽宁的昌图县。从梨树县小城子镇龙母庙入境,途径南老壕、北老壕、沈家屯、孙家大院、孙家油坊等47个村屯,境内长55公里,为全国文保护单位。
千年偏脸城城址,古城墙框架至今保存完好,城墙周长4318米,最高处7米多。原为辽代九百奚营故地,金初韩州治所从柳河县(八面城城址)迁址于此。金明昌元年发展成为商贾云集的物资集散地。偏脸城出土了大量文物,有编钟、铜印、铜镜等数千件。还发现了辽代墓群、韩州古井,为全国文保护单位。
这些遗迹、遗址是梨树先民的伟大创造,是梨树古老的根脉。它不仅是梨树县的地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梨树的历史与华夏文明一脉相承,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