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魏晓光w
魏晓光w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102
  • 关注人气:3,3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梨树古今纪事》的成书过程及其感想

(2017-12-15 06:54:19)
标签:

《梨树古今纪事》

编著

成书过程

感想

魏晓光

分类: 个人记事

     挖掘和研究梨树县的历史,特别是《梨树古今纪事》的成稿,缘于我三十年档案工作的积累。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与档案史料打交道,有幸接触到梨树县各个历史时期的档案和许多珍贵资料。收集整理梨树史料已成为一种习惯,使我的学习和工作研究受益匪浅。 
  梨树人都知道今天的“买卖大街”“奉化大街”“韩州宾馆”这些街道、宾馆的名称,然而,如果问一问它们从何而来,有多少人能说清楚?又多少人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或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些名称就是梨树固有的文化符号,是家乡历史的传承。爱家乡,就必须了解家乡的历史,这不仅是不忘本的问题,也是作为家乡人最起码应该知道的常识。我们要追寻祖先走过的光辉足迹,敬畏他们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不能数典忘祖。那么,如何更好地保护、挖掘和传承梨树文化,抢救现有历史文化资源,搜寻历史迷失,保护历史遗迹,让它为时代服务,这既是历史传承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也是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承担的神圣使命。基于这样的一些想法,我很早就感到作为家乡人来说,有义务和责任担当起传承这一历史使命。
  我是1986年开始与档案史料结缘,也是近水楼台,有幸亲眼目睹我县许多珍贵的档案资料。这些十分珍贵的档案史料汇聚在县档案馆及其基层单位档案室,也有的散落在民间,记载了我们先人的辉煌业绩和无穷智慧。我一直专注梨树县史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也尝试通过博客在网络发布,共计两千余篇。以文会友,通过博客,交流、研究梨树历史文化。我深知,个人整理梨树县的历史资料成书,这显然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是我始终相信有县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有那么多热爱家乡的人无私奉献,有这片热土随时随地给我的温情抚慰,我就一定能在这条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的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广,正是基于这样一些思考,促成了我写《梨树古今纪事》。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当开始按计划写《梨树古今纪事》的时候,我真的意识到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一些问题,随着写作的进程逐步凸显出来,越是接近书稿完成,来自内心的压力就越大,尽管自己殚精竭虑,可是和自己的理想预期的反差就越强烈,这一路走来可以说苦辣酸甜,一言难尽。
  面对梨树县档案、文献的匮乏,并且多为断代,可参考的梨树县史料著作少之又少,并且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因此仅仅借助现有档案、史料来完成预定的浩大工程是不大可能的了。经过权衡我确立了这样的编写原则:以文化为脉,追本溯源;以微见著,博采众长;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兼收并蓄。用朴素的话语、自然的逻辑记载梨树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大事、要事。
  书稿纵向通览古今,全面反映梨树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的进程;横向旁征博引,兼顾人文与自然、政治与经济、宏观与微观,努力做到“资料丰、层次清、文语通”,力求打造高质量、高标准和高价值的梨树县史料工具书;向世人多层面和多角度地展示梨树县文化精粹。为此,对各个时期的档案材料、报刊资料、历史书籍和方志出版物、有价值的回忆录等,都精心梳理,努力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确保文献资料的确切、权威、可靠。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拓展史料来源,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先后到县内各单位基层档案室,省市县各级档案馆、方志办、博物馆、图书馆、统计局等单位查阅、复印、摘录、拍照;还借助网络购置大量与梨树县历史有关的资料,如《昌图府志》 《奉化乡土志》 《梨树乡土志》 《梨树县康德四年统计汇刊》 《奉天省各县医疗机构并依赖设备调查》 《康德三年农村实用调查报告书》 《满洲国各县事情》 《四平文化史略》等等,从而大大开阔了写作视野,一些史实有了物证、书证,也有了可比性,便于对资料逐项逐条的鉴别,让所述事件更接近原貌。比如确认梨树设县时间是光绪三年,即1877年12月21日,从而纠正了现有资料显示的光绪四年的误载。
  三年来,共八易其稿,十几次校阅,书稿完成后,又请教专家学者以及有关方面知情者提出修改意见,以臻完善。最终呈现给大家的是8篇158节,基本实现了写作初衷。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为本书真情奉献的领导及一些朋友,是他们诲人不倦,使我得到不可或缺的帮助。首先应该感谢梨树县委、县政府长期以来对地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对我个人的关怀支持,中共梨树县委书记陈志涛在百忙中为本书作序;其二,我要感谢为本书倾注心血的徐谦、刘伯超先生、袁野芳女士,他们三人不厌其烦地帮我审稿、修改。其三,我要感谢中国书画院副院长杜敬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沈一丹、北京高级记者雷收麦、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为本书题字、李俊和老师书写梨树赋及篆刻。其四,我要感谢为本书提供资料或图片的郭连东、孙振忠、曲清海、张少飞、张健、任建民、姜东等各位朋友。其五,我还要感谢我的爱人,三年来我没有节假日,很少陪伴家人,若没有她的支持,我无法想象这部书的完成……真的,要感谢的人太多了。
      尽管自己在《梨树古今纪事》编写上耗费不少心血,限于本人才学以及各种主客观原因,距离领导和老师们的期望还有不小的差距。文化事业是一项浩繁的系统工程,靠单枪匹马、一己之力必定会劳而少功。在未来文化建设事业征途上,我愿意继续和大家同甘共苦,坚定不移的沿着弘扬梨树文化事业的方向孜孜以求,为梨树县文化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该书以珍贵的第一手史料和大量精美的图片资料,全景式地反映梨树大地上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情,为梨树人了解当地历史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档案资料,具有较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今年12月21日,是梨树建县140周年纪念日。该书的出版,是献给梨树建县140周年的一份厚礼。
               《梨树古今纪事》的成书过程及其感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