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大荒故事梨树县城隍庙光绪黄帝御笔边陲永固 |
分类: 梨树县文化 |
吉林省梨树城隍庙,建于道光年间,位于城南街路东、典史署西院。庙宇规模不大,占地4亩。
咸丰九年(1859年),为祈祷风调雨顺,扩建了城隍庙。在庙前建造清风和明月两座古式牌楼。清风牌楼前建东西厢房,分别为住持方丈和僧人寓所、斋房、藏经房、诵经室和接待善男信女室。清风楼之名源于此前住持老方丈法号。
城隍庙分三层,前殿3间,雕塑描金脸泥像数尊。中俸城隍,城隍旁为判官和小鬼,判官案前摆放生死簿册。庙殿扶檐悬挂“神道设教,威临显赫,威震华夏,正大光明”金字匾额。殿前有求神问卜签筒。后殿设有城隍和城隍娘娘的住宅,宅内塑有描金脸泥像。城隍身穿红袍官服,娘娘身披红缎斗篷,脚穿小脚红花鞋。
光绪十九年(1893年)六月,重修城隍庙并立碑。廊中悬挂清光绪帝御笔“边陲永固”匾额。前厅3间,后殿3间,厅外碑亭2个,山门3间。厅左禅堂3间,东厢房3间。扩建后立重建奉邑城隍庙碑记,碑长1.6米,宽0.6米,厚0.15米,青石刻制,周边浮雕云、水、火、日纹饰,龙在下凤在上。字为楷书,文440字。碑末署有80多个赞助重修城隍庙的单位和个人名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县城一旅社(今邮局对面)拆迁时在地基中发现此碑,碑文因年久风雨剥蚀,有十几个字迹已无法分辨清楚。
住持为法侣慧云,其后另一法号为“养山”的名僧,虽不通文,但他书法秀雅,画兰、竹颇有郑板桥风韵,其作品至今还被人收藏。
1934年,庙堂各厅、厢房及山门均被县公署教育局、电话局占用。后改为司法公署办公地,仅存殿宇2间。
前一篇:北大荒故事:喇嘛甸修建兴隆寺
后一篇:北大荒故事:永隆寺里的“傻和尚”